中国武汉3D打印技术全球领先
不止“基因”局限
作为早期投资者,深创投最近从武汉滨湖实现了股权退出。之所以退出,深创投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市场前景和教授们的经营能力均不太认可。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校办企业,武汉滨湖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种种约束。
这种高校背景的“基因”,在3D打印产业发展的初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提供的技术经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研发的持续,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基因”就开始制约企业发展,使其不能充分适应市场规律。
“因为国内的商业环境,产品价格被拉下来了。”隆源总经理冯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在冯涛看来,没有高校背景的隆源不赚钱的原因比较复杂,这是其主要原因。他表示,隆源在一些公开招标中,经常遇到高校背景的同行,而“他们(报价)总是比我们便宜”。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高校企业很容易获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政策支持,如科研资金、土地使用等,这些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隆源无法获得的。
校办化特色鲜明,给中国3D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另有业内人士评价中美3D打印产业表现出来的差异:“在美国搞3D,一个项目出来,一定要有经济效益,所以在选题各方面非常谨慎。国内依托于高校形成的公司有一个缺点,很多东西都尝试过,但是没有最后形成一个真正能够商业化、产生效益的结果,最后可能就是做了一台样机,发表一篇文章,得了一个什么奖,然后就停在那里,没有往下走的东西了。”
除了“基因”的原因外,3D打印的材料供给也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3D打印耗材有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树脂等。由于制造精度、复杂性、强度等难以达到较高要求,国内有能力生产3D打印材料的企业并不多,它们主要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