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传统制造业的补充而非颠覆
不过,虽然时下3D打印被人们炒得不亦乐乎,但却并非什么新概念。中国工程院院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卢秉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3D打印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
据了解,3D打印最早的形式是原型制造,主要用途是工业新产品开发时模具的快速成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激光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满足于3D打印只用于原型制造,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将金属材料直接制造成零件,即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
目前,在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方面,已经有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造飞机零件。而原型制造也不再局限于生产工业模具,而是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比如,打印立体人像、教具,或是打印假牙和骨关节替代品。
而今天3D打印概念之所以引人瞩目,除了其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之外,美国政府对3D打印高度重视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也不可忽视。2012年3月,为重振美国经济和美国制造,奥巴马提出建设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并将3D打印确定为方向之一,引发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中国也成立了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以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能力有局限
从飞机零件到假牙,再到步枪和房子,3D打印的每项新应用均引起人们的惊叹,3D打印的概念也随之变得愈发热门。
不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却一致强调,3D打印并非无所不能的“神技”,所涉及的一些概念也需要进一步厘清。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3D打印更适合制造快速成型的产品,比如一些精巧的工艺品,如果是手工雕刻,往往要消耗大量时间,而用3D打印的话,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上一篇:3D打印的传奇等你发现[ 02-08 ]
下一篇:3D打印技术的新革命:打印出头发丝直径长度的“飞船”[ 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