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春晚”引爆科技创新
春晚舞台的变迁往往蕴含着科技创新的进程,从最初的气球、模型式的“茶话会”,到激光、烟雾的应用,再到液晶显示,以及蛇年春晚的3D舞台特效,每一次变化都透着“科技改变生活”的声音。
在蛇年春晚的舞台上,那英演唱《春暖花开》的同时,身后3D屏幕上先是长出一颗树叶凋零的大树,当歌声唱到,“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孤独的大树褪去,幻化出一片绿色森林;歌声又唱到,“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绿色的丛林鲜花盛开,远处瀑布一泻而下,近处彩蝶纷飞,美轮美奂的立体场景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事实上,作为春晚的常青树,那英的每次演出背景也透着科技的变迁。1995年的《雾里看花》、1997年的《青青世界》,演出的舞台设计仅仅是简单的灯光和道具;2005年,那英演唱《爱的阳光》时候,才用到LED拼接、投影、舞台升降机等。不过,今天,人们已经可以通过“裸眼3D”来关注舞美的变化。
应该说,“裸眼3D”并不是真正的3D,并非人们带上偏光镜后才能看到的立体画面,那些夺目的花、纷飞的蝴蝶只是基于一种“AR特效技术”,它造成的3D效果,也只有在电视屏幕上才能看到,比如3位神九航天员从“3D太空飞船”里空降、“辽宁号”在演播大厅里驰骋等。
从3D的“渊源”上看,2010年,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引爆了3D电影制作、家电的销售。今天,人们走进家电卖场,彩电的一大卖点就是3D功能;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3D电视达1875万台。尽管人们期待更多的视觉冲击,但除夕之夜,人们看央视3D频道,还不能看到3D春晚的直播,没有从春晚的现场直接采集3D信号进行传输,因此,更多的通讯技术的革新势不可挡,就好像网络电视、移动电视、云电视发展步伐一样,一轮又一轮的试听新技术层出不穷。
此外,关于“3D”,人们新近最在意的是3D打印技术。2012年,成龙电影作品《十二生肖》中,生肖首像赝品制作,就是3D打印的制作过程和运用。在打印的过程中,原材料代替了墨水,在3D打印时,软件通过电脑辅助设计技术(CAD)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的信息传送到3D打印机上,后者会将连续的薄型层面堆叠起来,直到一个固态物体成型。
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看,《钢铁侠2》、《阿凡达》等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业已通过此技术创造了各种尺寸模型。此外,围绕3D打印技术,带动了3D打印材料、3D打印软件一个又一个新兴产业领域。未来有一天,人们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辅助工程设计、建造模型,甚至是给残疾人士打造一款合适自身体型的义肢。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