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潮退,好电影仍以“内容为王”
由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正在成为一个现象。
按照电影市场的惯常规律,电影的票房曲线是一个由高走低的过程。首周票房仅有3000多万元的《少年派》首日票房不过230万元。但在其开映第二周,《少年派》热度不减反升,各大影城连连加场,群星璀璨的国产大片《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也难撄其锋。据统计,《少年派》排场起片时约30%,到11月29日两部国产大片上映时跌至18%,之后还是凭借好口碑及领先的上座率顽强地回到26%,上映约两周累计票房达2.7亿元左右,实现了次周票房“零跌幅”的神话。
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是什么让《少年派》实现逆袭?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认为,与故事性和李安的品牌相比,完美的3D效果是这部电影逆袭的最大利器。“这是《阿凡达》之后效果最好的3D电影。”自卡梅隆的《阿凡达》掀起热潮以来,3D技术一直是电影圈的焦点。但3D技术究竟对当今电影票房有多大作用,还需要认真冷静地思考。
令人陶醉的3D世界
如果没有3D技术,卡梅隆的《阿凡达》不可能超越《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如果没有3D技术,李安说,他拍不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少年派》影片里,有伊甸园一样的动物园、有在水里惊慌失措逃生的斑马、有横冲直闯的极速飞鱼、有浩渺星空映衬下透明静谧的海洋、有泛着荧光慢慢蠕动的水母,更有闪着蓝光的鲸鱼从海面一跃而起激起的巨大海浪……这些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如置身于大海,亲身体验了一把奇幻漂流。
这些身临其境的体会无疑是3D技术的魔力。当然,还有主角之一,理查德·帕克那只用电脑技术做出来的老虎。水的制作更是这部影片需要攻关的难题。影片的后半部分场景极其简单,一片海、一叶小舟、一只虎、一个男孩。拍摄如此大面积的水,尤其是在3D影片中,是史无前例的。
曾给观众创造出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的“3D之父”卡梅隆盛赞李安对于3D技术的运用,成就了一部不朽巨作。他说:“电影让人从一开始就沉醉在故事里不可自拔,我认为3D绝对居功至伟。他出色的拍片手法,片中对于3D与故事之间的平衡,让我印象深刻。”
观众们对《少年派》里的美景也是极为买账。网友tintin76评论道:“奄奄一息的老虎躺在少年腿上的那个夜里,整个影院就像在滴雨,我真的有抬头看是否电影院天花板漏水了……”
3D是个香饽饽
中国观众对3D电影的追捧在全世界闻名,中国的3D电影市场早已是世界影坛大鳄们不能忽视的香饽饽。今年《泰坦尼克号》3D版在内地的超高票房使卡梅隆让麾下的3D科技公司卡梅隆-佩斯集团在天津开设工作室。
但最值得思索的无疑是今年11月《2012》3D版的上映。这部在2009年的世界影坛颇为瞩目的灾难片,在后期转3D制作后于2012年重新上映。吊诡的是,这次的3D版似乎只针对中国市场。这种明显期望能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捞一票的行为让中国影迷自谑吃上了“特供菜”。“这不是"人傻、钱多、速来"吗?”有影迷在网上评价。
中国的3D电影市场到底有多大?据统计,2007年9月,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好莱坞3D电影《地心历险记》上映时,国内还只有82块3D银幕。而截至2011年底,全国9200块电影银幕中有5355块3D银幕。
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里,中国电影人也自然蜂拥而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好莱坞大部分商业大片都是3D电影,中国商业类型片电影不走3D的道路肯定是死路一条。只是与李安和卡梅隆创造的奇幻世界相比,中国电影人应用3D技术为观众造梦的能力还相对不足。
自2007年引进好莱坞电影《地心历险记》开启中国电影市场3D时代后,《乐活男孩》、《堂吉诃德》、《苏乞儿》等一干打着3D技术先行者旗号的国产电影反响平平。其中,号称国产首部3D真人武打片的《苏乞儿》片中仅有18分钟的3D制作,被经过《阿凡达》洗礼的中国观众取笑“画蛇添足”。
事实上,除了去年年底徐克执导的武侠电影《龙门飞甲》,国产电影鲜有因3D技术应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认为,中国3D技术的研发能力一时间还很难跟上好莱坞的先进水平,尤其在电影拍摄面临挑战的时候。
但技术的差距并没有阻挡中国电影人对3D技术的追捧。究其原因,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告诉记者,如果一部影片同时上映普通版本和3D版本,那么,百分之八九十的票房都会来自3D版。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票房约130亿,而这其中总票房超过50亿元的3D电影当属最大功臣。
在今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画皮2》片方以2D版本制作有瑕疵,有碍于观影效果为由,宣布电影只上映3D版本。面对突然高出50%的票价,感到遭遇霸王条款的观众痛斥片方只为圈钱。
制片人庞洪表示,此举是为了不被“偷票房”。如果普通版和3D版一起上映,院线方面很可能以普通版的低票价和片方结算。改成只上3D版本后,最低票价就有了保障。
即使观众诟病其大肆宣传的1207个特效镜头,只看得出字幕的3D效果,但是最终《画皮2》仍以7.25亿元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与之相较,在今年前三季度,票房居前二三位的国产电影《听风者》和《四大名捕》只取得2.3亿元和1.9亿元的票房,差距颇大,这两部电影均不是3D电影。据悉,因成本低、利润高,类似《画皮2》普通2D影片后期转制3D,已成了国内片方喜爱的制作模式。“今年华语电影中3D电影大约占10%,而票房几乎占了50%。”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储双月说。
3D只是技术
3D电影意味着高利润的可能,但3D技术绝不是保证票房的灵丹妙药。更多时候,因为其高成本,3D技术更像一剂催化剂。2011年的国产3D电影累计票房不足5亿元,其中约4亿元是《龙门飞甲》一部电影贡献的,其余的国产3D电影无疑折戟沉沙。
期望复制《泰坦尼克号》3D版票房奇迹的《2012》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泰坦尼克号》情节才是观众重温一部老电影的真正原因。其上映两周票房虽过亿,但第二周票房已由前一周的9000余万元暴跌至2000多万元,已属强弩之末。
“3D技术创造一种视觉奇景的世界,能让人更加入戏,产生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储双月说,“但3D技术更多注重科幻、大场景等的展现,对小景观的表现还很欠缺,拍摄自由度也是有限制的,对揭示社会现实的题材作用不大。”
黄群飞的观点相当谨慎。“在以前的电影史上也出现过立体影片,当然跟3D技术有所不同,但是对普通观众来说,看起来是一样的。可是它的寿命不长,电影史上,特种电影的寿命都不长,所以对3D电影的未来,我还在观察。”
在储双月看来,3D技术的革新,无疑跟默片变革为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变革为彩色电影一样,只是电影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环。“当这三五年的3D热潮过去之后,当观众把3D技术视为平常之时,电影还是要靠内容取胜。”
事实上,近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没有一部是3D电影。卡梅隆的《阿凡达》即使赚得盆满钵满,却在当年的评选中败给他前妻凯瑟琳的小成本制作《拆弹部队》。2012年的最佳影片《艺术家》则是一部复古风格浓郁的黑白默片。
而此次李安的《少年派》获得一致好评,也是因为他对3D技术的应用与内容的丰富性有机地融合,没有沦为3D技术的奴仆,而做到了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这部电影讲述了17岁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的开放式解围。李安说,这是一个探讨神性与人性的故事。
“神究竟是外在的存在,还是人内心的产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接受台湾主持人陈文茜的采访时,他如是说。
从早年的“家庭三部曲”到《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再到今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讲述人们感性与理性挣扎的故事时,李安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也正是他高超的导演艺术和对扬·马特尔原著主题精髓精准的把握才使得那本几乎堪称最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原作小说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它很好地诠释了观众要什么、市场要什么。”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内观众还是希望看到一些积极的电影。“如果一家三口去看电影,与《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的沉重主题相比,有大海、老虎的《少年派》无疑也更适合孩子。”储双月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