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应用>技术动态>技术应用

《2012》3D首揭真面目 体验报告&技术揭秘

文章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downey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0日 点击数: 字号:

经过3D重制、即将于今日(11月20日)在中国内地重映的灾难巨制《2012》,日前终于首度揭开“庐山真面目”,片方索尼公司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举办3D片段的公开试映活动,邀请媒体和影迷对3D品质进行检验。据悉,除了画面效果外,《2012》3D版在音效和配乐等方面均作了全新提升。本站记者有幸率先体验本片的3D化片段,并对话此次3D转制幕后工程师,为大家抢先带来3D体验报告,揭秘3D视觉重建技术。

《2012 3D》中国版海报 
《2012 3D》中国版海报

《2012》3D片段抢鲜体验报告

灾难场面身临其境 视效震撼升级

2009年末,《2012》在全球影坛热卖之际,就有不少人提出影片其实很适合拍成3D格式,大量的灾难场景在3D形式下会变得更加壮观。如今,从3D版《2012》呈现的效果来看,当年的“适合3D”的言论可谓相当正确。影片日前在京试映的片段长约30分钟,展示的是加州毁灭和黄石国家公园火山爆发的两场重头戏,地表断裂塌陷、高楼倒塌、火山石撞击地面等灾难场景借助3D变得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3D的立体空间感使得灾难场景更加逼真,令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和男主人公一家人一同置身天崩地裂的末日,一同乘坐汽车飞机拼命逃亡,这是以前的2D版本所无法提供的观影体验。此外,除了震撼视听的灾难场景,影片对人物对话等普通画面也进行了细致的3D重建,镜头中每一件物体的位置关系,都努力还原真实的空间关系。

2012(2009)剧照 
2012(2009)剧照

3D化后,《2012》中的灾难大场面更加令人身临其境 
3D化后,《2012》中的灾难大场面更加令人身临其境

3D效果赶超《泰坦尼克号3D》

上个月,3D版《2012》将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消息正式公开后,曾引来各界的一片质疑,很多影迷都认为这纯粹属于圈钱行为,影片被认为很可能是那种“只有字幕是立体的”伪3D电影。不过,从试映的30分钟片段来看,3D版《2012》绝对是货真价实的3D电影,3D效果之精良,可谓赶超此前堪称3D转制标杆的《泰坦尼克号3D》。

据悉,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当初拍摄《2012》时,曾考虑过拍3D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甚至还拍了一些3D素材,这使得《2012》在3D制作上相比其他的2D电影有很大的素材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3D转制的质量。而由于原始素材的加入,此次中国观众将能在“中国巨幕”上欣赏到部分1.85:1的“巨幕画幅”。此外,3D版《2012》的片长并没有变化,只是用一些新镜头替换掉了旧镜头。

多国部队联手 好的3D转制是“视觉重建”

此次联手完成3D版《2012》制作的“多国部队”中,中国团队占核心地位。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中国团队的负责人崔先生并不讳言外界对影片先入为主的偏见,他坦言这是由于市场上太多低劣的3D电影坏了3D这块招牌,怪不得观众。崔先生表示自己对《2012》的3D品质有足够信心,看好它在上映后赢得观众青睐。同时,对于近两年一直被说来说去的“转制3D”一词,崔先生也颇有微辞,他认为真正对观众负责的后期3D制作,绝对不是转制那么简单,“我一直坚持说是3D视觉重建,真的像完成一部全新的作品一样”。

在导演的要求下,3D化的《2012》仍保留了2D画面原有的胶片质感 
在导演的要求下,3D化的《2012》仍保留了2D画面原有的胶片质感

《2012》3D视觉重建技术一窥

细节考究 胶片颗粒也立体

虽然《2012》是一部科技含量很高的CG电影,但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还是非常偏爱胶片的画面质感。所以在这次3D重建时,制作团队特地和导演沟通,确定要保留这些胶片颗粒。

在2D画面中,胶片颗粒的增加或者减少就是一个比较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当画面转移到3D环境中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整个电影3D重建的过程要将画面中每一个物体中赋予相应的位置,在绘制深度图的时候要精确到原始2D画面的每一个像素,如果将那些胶片颗粒保持原样置之不管,最终呈现出来的3D画面上,这些颗粒就会成为浮在画面上的一层屏障。在3D重建过程中,制作团队将所有的颗粒都进行了处理,每一颗颗粒都紧贴画面的对应物体,拥有自己的3D位置。

《2012》的3D视觉重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立体效果和距离的调试上 
《2012》的3D视觉重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立体效果和距离的调试上

重构空间 打造立体景深

在3D重建的过程中,制作团队发现在很多时候难以将真实的画面立体维度展现,因为一些离镜头太近的次要物体可能会因为立体效果太过突出而喧宾夺主,而在一些场景开阔的画面中,因为距离跨度过大,反而导致立体效果显得微弱。当画面从2D转为3D,画面中物件的关系从平面构成转向立体构成,团队要做的不是简单的以现实为基础将所有的2D元素计算出3D距离加以3D化就OK了,而是要重新以电影画面语言为先导,重新梳理这些物件的关系。

事实上,在3D重建的过程中,建模、渲染这些工作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这部电影有大量CG特效,画面中很多元素都是现成的CG模型,所以单独提取出来进行3D重制比原本在2D画面中逐帧抠像要容易得多,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立体效果和距离的调试上。

>>相关产品

  • Lon3D专业级立体拍摄系统
  • Genus Hurricane Rig 3D立体拍摄支架
  • Miracube 3D VIEW FINDER: VF-173P 立体监视器
  • Bumblebee3立体视觉系统
  • Bumblebee2立体视觉系统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