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大片转制3D成为新生财之道但难成主流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无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6日 点击数: 字号:
    

  能让观众从2维画面进入到空间距离的电影3D技术,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电影的趋势。但是,它的副产品,也就是所谓的2D转3D,出现之初,就遭到了以“3D教父”詹姆斯·卡梅隆为首的一批国际大佬的大力批判。不过,自从去年,经过转3D的《狮子王》重映后,居然拿下1亿多美元票房后,许多部曾经的大片正在排着队地转制,试图再在票房上挖一桶金。

  不出新片忙转制

  据美国媒体的最新消息,那群曾让我们恍若回到远古的恐龙明年要回来了,不过这次斯皮尔伯格奉上的不是已经号称计划了十年的《侏罗纪公园4》,而是《侏罗纪公园》3D转制版。《侏罗纪公园》是由斯皮尔伯格一手打造的系列卖座电影,至今总共拍摄了三部。第一部《侏罗纪公园》问世于1993年,是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收获了3.57亿美元的北美票房与9.1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因素,当年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相当于2011年的17亿美元。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2》与2001年的《侏罗纪公园3》吸金能力虽不如第一部,但同样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成绩。

  铁杆反对派沦陷

  以一部《阿凡达》从理念和效果上诠释了电影3D技术的詹姆斯 卡梅隆是当之无愧的“3D教父”,他通过自己作品甚至为后来的3D电影建立了技术标杆。另外,他也是好莱坞对3D转制最铁杆的抵制者、反对派。但是,他的信念随《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

  转制3D曾被老卡戏称为2.99D,换而言之,由于最初拍摄时没有考虑过3D摄影的机位和效果,因此无论如何精细地转制,都无法做原汁原味的3D效果。但是,如果加上商业利益的考量,铁杆也会被策反。即将全球上映《泰坦尼克号》3D版,即便无法再现当年横扫全球电影票房的雄姿,但是轻松拿下几亿美元,应是意料之中的。

  我们无需苛责老卡的出尔反尔,在近乎“变废为宝”的转制潮流中,能把持自身的有几人?细数一下,好莱坞已经正式宣布的即将上映或正在开工的转制3D经典大片已经有《泰坦尼克号》《壮志凌云》《末代皇帝》《海底总动员》《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系列等十多部了。

  转制经典赚快钱

  一部已经躺进片库颐养天年的老片子,居然在以低廉的成本为代价的新技术手段的包装打扮下,再次杀入市场大捞一票。首先证明的是,艺术经典的恒久魅力所在,票房胜于一切雄辩。但是,从电影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转制经典则有赚快钱之嫌。转制3D在资金上的投入要远小于开拍新片,而在票房回收上的安全性则是远高于后者。但是,转制3D永远无法与开拍新片相比的是,只有后者才是艺术经典的创造者。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