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中国3D动漫:经典传承更需创新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点击数: 字号:
    

  

  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3D版日前已入围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并在柏林电影院首映,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前来观看。大约50年前,《大闹天宫》横空出世,伴随一代中国观众成长,也让中国动画电影蜚声国际。50年后,搭上3D技术的高速列车,3D版《大闹天宫》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摇身一变,在三维空间中带领观众重返花果山。当身穿虎皮裙的孙悟空在龙宫舞起金箍棒、搅动东海的那一刻,多少观众的怀旧情结为之拨动。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主制作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儿时回忆,这次以全新3D形式上映,无疑再次唤起观众对中国传统经典民族动画作品的热爱。相比《狮子王》、《功夫熊猫》等海外3D动画,《大闹天宫》3D版仍然“中国特色十足”,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造型上延续了原片的京剧脸谱,且音乐风格仍以传统戏曲作为基调,武打戏则增添了大量锣鼓声,气势恢宏。

  从10年前的《宝莲灯》到去年的《马兰花》,中国动画片在技术上并不输迪斯尼,如今的《大闹天宫》3D版无疑担负着实现民族动画复兴之重任。此次《大闹天宫》以3D版重返银幕就是借助科技激活经典的一次问路。然而,《大闹天宫》在让影迷重温经典的同时,也引发了动漫影片如何重塑经典的争论。

  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凝结着几代人的记忆。它主要讲述玉皇大帝在太白金星等献策鼓动下,册封花果山上的美猴王孙悟空为“弼马温”,但由于不服玉帝的管教,孙悟空由此展开了与天兵天将的对抗。鉴于《大闹天宫》3D版的原型和故事均来自1965年的动画经典,改动不大,一些观众提出了质疑:假若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那翻拍还有意义吗?

  的确,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但求无过”地吃老本,还是冒着失败的风险重起炉灶?在敬畏经典的同时,如何注入创新因子?这些问题的提出,并非求全责备,而是很重要的现实考量。

  3D版《大闹天宫》就技术层面而言,特效团队曾参与过《阿凡达》等影片的3D制作,3D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但在故事情节上,由于过于忠实原著,完全保留了原来的艺术风格,力求原汁原味,这让不少成年观众觉得被“记忆”打败了。对他们来说,回忆是找到了,但一模一样的梦,谁愿意做两遍?更何况,那是50年前的经典,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百分百地适合今天。经典改编,并非是3D一下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经典传承只是简单复制,就不能称之为创造。

  经典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时下,中国动漫正处于转型期,“内容为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国内经典动画形象“宝库”,如何挖掘、如何继承和创新,却显得无所适从。记得皮克斯在1995年拍摄《玩具总动员》时,塑造了牛仔胡迪和巴斯光年这两个经典卡通形象。15年内又连推两部续作,用新的故事诠释并延续着这两个经典形象的生命力。迪士尼尽管每隔数年就会翻拍经典,但推出原创新作的步伐一直没有停过。

  传承经典不能固步自封、束手束脚,穿新鞋走老路;传承经典更要突破经典,敢于创新、敢于发挥。可以说,创新和创造是一部影片成功的灵魂所在。《大闹天宫》3D版之所以让观众感到遗憾,就是在这部作品中,除了技术外并没有创造。然而,再好的技术,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