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新闻娱乐>3D影视

3D电影是否“万能”?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许晓青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电影《变形金刚》

来自美国的3D电影《功夫熊猫2》一个多月来在中国创造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高票房,紧随“熊猫”而至的《变形金刚3》也打出了“3D牌”,并于本月21日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映。这两部3D片都被视为今夏电影市场高票房的“绝对保证”,但3D电影真的是如此“万能”吗?

“3D+续集”来势猛

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2》刚刚让影迷过了一把3D瘾,《变形金刚3》的宣传海报和模型道具就出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影院门口。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变形金刚3》试映会上,不少资深电影人以“学习”的心态先睹为快。

电影产业分析机构艺恩咨询公司认为,“3D+续集”的套路已成为今年整个进口片市场的大趋势。

除了“汽车人”和“熊猫”,此前的《加勒比海盗4》和即将登场的《哈利波特7(下)》,无不力推3D版。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比利时动画形象“蓝精灵”,也被美国知名电影公司购得版权,将于8月在中国推出真人与动画融合的3D电影

单就动画电影而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已达9亿多元,比2010年同期出现成倍增长,其中有6亿多元票房是3D版《功夫熊猫2》创造的。而2010年上半年,国内最主要的票房保证是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2》。两者最显著的对比就是3D与2D的区别。

国产3D影片怎么了?

好莱坞3D风潮来袭,本土电影人也没有闲着。就在本月,打出“90分钟国产全3D动画片”广告的《兔侠传奇》在海外大片的“夹击”下正式公映。

尽管不少影迷质疑“兔侠”创新不足,与“功夫熊猫”只是异曲同工。但出品方坚持,只要有足够的院线放映资源,中国本土3D一样可以扬眉吐气。

事实上,从《阿凡达》到《功夫熊猫2》,全球3D影片的生产制作从未出现“空窗期”。去年以来,进口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冰川时代3》以及《纳尼亚》系列等均是3D片,只是口碑和票房略逊一筹;而3D“变形金刚”“蓝精灵”等,也只是处于较长的制作周期中。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国产3D作品仍停留在“红蓝偏光技术”的初级阶段,与“功夫熊猫”距离甚远。

对于3D技术,“喜羊羊”出品方显得十分谨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关总监吴惇说:“‘喜羊羊’不会刻意追求3D,我们可能在一些产品中加入一些3D元素,但不会盲目推出纯3D作品。”

不应“迷信”3D

尽管《变形金刚3》在北美已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高票房,但在中国的试映中,一些影评人也指出其“故事苍白”“植入广告过于明显”等硬伤;还有个别观众反映,长达两个半小时的3D观影感受,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身体不适。

已获得“功夫熊猫”和“忍者神龟”等改编版权的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工作人员简宁慧分析,“续集”也好,“3D”也好,都还只是技巧问题;事实上,一部影视作品叫好又叫座,主要取决于角色塑造及故事情节。

“技术固然是中国电影的短板,但讲故事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著名影评人尹鸿曾多次指出,中国电影发展不可急功近利,技术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而创作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更需要有反复打磨的耐心。

电影《蓝精灵》特效总监丹·洛布日前在上海透露,蓝精灵从平面到立体的“变身”过程,难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全部特效创作耗费了长达两年的时间。

一些中外资深电影人更是认为,“3D热”并不能代表电影产业的整体走向,电影原本就是一种崇尚多元化的艺术手段。

“不能‘为3D而3D’,如果内容本身无法‘抓人心’,却要搞3D,那是‘掐自己的脖子’。”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总导演路盛章分析。

电视版《功夫熊猫》动画制作总监兰迪·多尔芒对中国同行提出建议:不是每部作品都需要用3D技术去制造感官刺激,那其实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相比之下,全世界的观众更期待打动人心的故事和人物。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