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Web3D)中的人际传播研究
一、问题及研究背景
目前,网络虚拟社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正在迅速发展。在国外,虚拟社区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最初,虚拟社区的设想出现在科幻小说中,1990年,NealStephenson在小说《SnowCrash》中设想: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电子空间作为一种可视环境取代了真实世界。①
虚拟社区是从英文“VirtualCommUnity”翻译过来的。一般来说,构成“社区”有四个要素:地域、人群、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共同的意识和文化;社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形成共同文化和意识的群体。②与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流不同,虚拟社区中的交流不是人与计算机的交流,而是人与人的交流。虚拟社区中,人们相互交流的想法、观点、感受、情感都是真实的、“虚拟社区”可以理解为存在于网络上的社区,与一般社区比较,在四要素中,它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但它汇集了兴趣、爱好相同,从而具有意识和文化的共性的人群,这些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共享知识、经验。
网上虚拟社区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延伸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多种信息传播类型的界限。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一般为点对面的传播,而虚拟社区通过网民的参与互动,对人际传播有了新的发展。虚拟社区作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集多种传播类型于一体,它的出现是人类传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传播有哪些新的特点,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都是我们要研究和关注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网络虚拟社区的特性出发,以豆瓣网作为案例考察分析,探讨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传播,并总结网络社区中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分析豆瓣网社区的背景、特点、以及豆瓣网上的人际传播关系。
(一)豆瓣网背景
豆瓣网的创始人杨勃设计豆瓣网的想法是帮助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成为他设计自己的网站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他参照了标签(tag)、亚马逊的内容推荐等一些做法,构建了自己网站的框架。2005年3月豆瓣网正式创办。与大多数网站不同的是,豆瓣网的内容都是用户生产的,可以说是典型的Web2.0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社区。目前,豆瓣网有书、电影、音乐这几个类别的接近100万条的目录。每个注册用户看到任何一本书、一个电影都可以点“我看过”、“我想过”、“我听过”、“我正在听”等,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而不是键盘输入就可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单”。根据用户看过的东西,豆瓣网马上会推荐一些他最可能感兴趣的东西,用户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还没有听说好的东西,而且可以由此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书或下载感兴趣的CD。
在豆瓣网,用户和用户之间有很多互动的可能。例如,用户只要在豆瓣网有超过8本书或者电影这样的清单,网站便会自动推荐和他口味最像的人,并且可以了解到那些人最近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由此,用户也会在豆瓣网拥有一个叫“臭味相投”圈子,用户可以了解圈子中发生的任何事情。
在豆瓣社区,人们读完某本书、看完某部电影,或听了某些音乐,也可以发表评论。评论成为人们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豆瓣也推出针对博客的服务“我上”,帮助每一位用户在纷繁复杂、日益膨胀的博客内容中,快速、有效的发掘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后来又发展为“豆瓣九点”,它以“物以类取、人以群分”为出发点,进行分类博客文章的聚合展示。与较为流行的基于内容的博客聚合不同,“豆瓣九点”的内容分类是基于人的兴趣与选择。豆瓣将每一类内容称为“套”。每个“套”的内容的形成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的特定人群的选择来决定的,它不一定局限于某个主题,因为一个人群的兴趣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在这一类中展现出来。
(二)相关理论
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
在豆瓣网中,注册用户可以点对点的互相交流,用户也可以浏览好友发表的文章评论,一个用户可以从好友的页面上看到好友关注的用户,从而使得豆瓣网形成一个交错复杂的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三、虚拟社区中人际传播的特点
(一)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有精神交往、情感交流,但这种交往、交流大多以物质交往为基础,以物质满足为目的。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际传播具有匿名性和对象不确定性的特点,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通常都不以直接的物质满足为目的,更看重的是精神交往、情感交流。在豆瓣社区中,用户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在兴趣小组中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担心过多的自我表露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会使对方感到压力,使双方难以建立自然的、平等的交流关系;在网络虚拟社区中,面对素不相识者,一个人会比在现实中更有勇气暴露内心世界,甚至个人隐私。一些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是现代人的一个特征。人们使用网络,不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是为了获得情感支持。
(二)传播的主体符号化
在网络虚拟社区人际传播中,无论是豆瓣的小组,还是豆瓣用户主页,人的存在都只是一种符号的存在,人在其交往对象面前呈现的只是代表个人身份的昵称或者ID,其外貌、穿着、形态等一概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