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 漫漫三维特效路
乱世四:美苏的“太空竞赛”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全面告终,然而核弹的威胁依然笼罩着天空。美国总统里根于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星球大战”虽然最终流产,但是“星球大战”这个名字却以另一种方式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野小子的“星战”传奇——乔治·卢卡斯和工业光魔
代表作:《星球大战》
上世纪60年,对汽车和摩托拉力赛充满了无尽的热情的乔治·卢卡斯青春叛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当年是不折不扣的野小子今天会成为今日无数影迷“星战”梦想的缔造者。《星球大战》中对两大对立阵营社会形态的描绘,以及卢卡斯特意加入的宗教元素正好迎合了冷战时期美国人的救世主心理,加上当时无与伦比的特效场景,使得影片大获成功。据说从投资回报率来说,《星球大战》系列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影片。直至今日,从该片相关游戏、玩具等衍生品种抽取的利润为卢卡斯带来享用不尽的财富。
1977年,《星球大战:新希望》带着大量全新的特效镜头成功上映。由该片特效班底基础上成立的特效公司诞生,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IndustryLightandMagic,ILM)。1982年,ILM在《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中创作了第一个全CG化的场景;1985年,ILM又在《少年福尔摩斯》中创造了第一个全CG的“彩色玻璃人”;1991年,在《终结者2:审判日》中出现了第一个半CG的主要角色“T-1000”……
在影迷对一部部《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的无限期待中,卢卡斯也在不断推荐特效行业标准后期软件的开发工作。比如,在90年代中期,在好莱坞电影中最流行的生产线是几个工具的组合:建模用AliasStudio,动画用Softimage,渲染用PhotoRealistic.1998年,仅过长时间研发的三位制作软件Maya,终于面世。Alias(2007被欧特克收购)停止继续开发以前所有的动画软件,促使用户去升级Maya,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促成这一切的另一股力量便是当时已是顶级视觉效果公司的工业光魔,1998年,工业光魔使用Maya软件参与制作了《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木乃伊》等影片,引起全球轰动。它的实践体现了Maya在角色、动画和特技效果方面领先水准。很快,工业光魔便率先把公司的动画软件全部换成了Maya,这使得Maya在影视特效行业中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工业标准。直至今日,已归入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数字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旗下的AutodeskMaya依然是电影特效工业流程中正统王牌军。成立至今,ILM已经塑造无数令人难忘的特效影视角色,包括《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等。在2007年《变形金刚》的制作中,由30多人组成的工业光魔数字美工小组应用AutodeskMaya,并配合使用欧特克另一款电影特效软件AutodeskInferno,为影片制作了460个特技镜头。
图片由工业光魔公司、梦工厂和派拉蒙电影公司提供
工业光魔的奇迹不仅限于影片,更来自于它对行业的贡献,它就像一株大树,开枝散叶让种子飘散八方,从而造就了当今特效行业的空前繁荣。
乱世五: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过10多年繁荣蓬勃的经济体系,突然脆弱地摇摇欲坠,雷曼倒闭了,克莱斯勒被收购了,隔岸观火的社会学家们正执笔等待“电影效应”、“口红效应”、“长裙效应”的如期而至……
欧特克:视觉帝国CG皇帝
代表作:你所能想到的21世纪的科幻电影、特效电影
尽管今天,越来越低廉DVD售价、迅速普的及家庭影院,已经给全球电影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在票房日益低迷的好莱坞院线,注重视觉特效的3D动画片、科幻片和历史片却依然吸引了大批观众。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全球影业充满了期待。面对市场和观众日益苛刻的需求,电影制片方加大了在影片视觉特效技术的投入,专业媒体创作人员对于尖端、高效的设计技术支持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好莱坞巨片纷纷打出视觉特效牌,期望用逼真虚拟的银幕形象和气势庞大的特效场面来吸引观众们重返电影院。而这个时候,缔造这些银幕视觉盛筵的“特效技术大师”并不是什么大腕特效师,而是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数字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这位视觉帝国的CG皇帝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特效师,为人类精心打造一座电影的“忘忧草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