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巨头激战 中国厂商为何只能选择“站队”?
自从电视机产品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从色彩的黑白与彩色、信号的模拟与数字、分辨率的普通&标清与高清以及显示屏幕的球面与平板,等等……自2008年以来,LED显示技术和产品以其相对于传统CRT、CCFL等显示技术和产品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体积小、成本寿命比高、坚固耐用、散热低以及亮度高等方面)逐渐崭露头角并实现产业化,也成为目前电视机产品普及的重要趋势之一。而与此同时,高清显示、智能化、网络化以及3D显示甚至裸眼3D等产品概念也逐渐被追捧并逐渐形成产品发展方向。
而无论是LED显示技术,还是智能化、网络化以及3D产品,均需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液晶面板、LED背光源、智能芯片模组以及最新3D显示技术的支撑。可以说目前电视机产品的走向,已经逐渐脱离传统高劳动附加的圈子,开始步入高科技含量的时代。
在新的趋势面前,国产厂商缺乏核心技术,“选择站队”是一种无奈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彩电产业也不掌握彩色显像管(CRT)技术。当时国家实施了“彩电国产化”工程,等于复制了日本当时的17寸、21寸的彩电工业体系,从硬件层面的电子元器件到整机生产,到软件层面的质量控制与器件采购,全盘引进日本彩电工业体系并将其国产化,由此而奠定了我国彩电工业的根基。随着持续的技术引进以及国内一些有战略远见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国内彩电工业在九十年代中期掌握了大屏幕显像管技术,国产化工作全部完成,也使得彩电工业具备了掌握市场领导权的技术基础与产业基础。
但20多年后,当电视机技术再次升级换代时,国内彩电工业并没有能够在引进彩电技术并国产化后实现新的技术跨越,目前引领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核心技术以及核心产品部件,如LED、智能化芯片以及3D显示等,依然掌握在日本企业、韩国企业以及美国企业手中。在此情况下,国内电视生产企业若要在产品方面跟上市场趋势,大多只能选择从国外厂商手中购买核心部件,而这似乎也再次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尴尬境地。因此出现前文中的“站队”现象,与其说是一种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还不如说实际上是一种无奈。
缺乏核心技术的产业,你伤不起
笔者对某空调企业的一句广告语印象非常深刻:中国人走向世界,不能靠花拳绣腿,只有掌握核心,才能出手制胜……
纵观相关企业2010年财务数据:中国主流彩电企业TCL集团营业收入518.7亿元,净利润4.33亿元,其中,TCL手机业务收入实现利润6.11亿元,TCL多媒体业务亏损8.57亿元;四川长虹(600839,股吧)实现营业总收入417.12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总额6.7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8%,净利润4.7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48%;康佳集团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润8203万元,同比减少45.7%……不难看出,国内主流彩电企业基本表现出一个趋势:在整体业务收入增加的前提下,利润水平却出现一致的下滑,也就是说彩电企业的整体利润率在全面下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核心技术惹的祸。
众所周知目前平板液晶电视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而目前彩电企业用于采购面板的成本占据彩电整体成本的60%以上,加之其他关键零部件如显示芯片、智能芯片,甚至软件方面的操作系统等,彩电企业需要外购的部件成本能够占据总体成本的80%左右,但是目前这些产业链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基本都掌握在日、韩、美等企业手中,这也就是说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目前彩电企业约80%甚至更多的利润,都要流入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手中。
利润的流失,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彩电企业在科技和市场大趋势面前,更多的只能做跟风状态,被动地做国际巨头的跟随者,长此以往,伤害的将会是整个产业。所以,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不仅企业本身伤不起,中国整个彩电产业,更加伤不起。
敢问路在何方?
首先,从国家层面讲,政策支持和政策利导是关键:二十多年前在中国彩电产业发展初期,政府通过直接出资或发放银行贷款的形式投入一百多亿美元,打造出了一个完整涵盖上下游的CRT产业链,奠定了彩电工业的根基。同样,在面临新的产业升级换代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对产业的前期引导、发展中的支持依然不可或缺。政府政策的利导以及各方面的支持,是确保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从企业自身层面来看: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和布局,以及真正在技术研发方面做好技术积累和转化,同时做好新一代技术的预判和预研发,才是产业实现突围的终极利器,才能在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争取到话语权。
在此方面,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虽然有些晚,但目前大多数主流厂商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付诸行动:比如海信、创维、TCL、康佳等国产彩电巨头通过采取与面板技术所有者合资的方式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长虹通过直接收购相关国外企业等各种方式力求摆脱上游产业链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束缚。但另一方面也再次提醒相关企业:技术引进和合作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时之道,只有真正做到技术内化和积累,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是能够长久发展的一世通途。
第三,在自身探索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可以向相关国家和企业借鉴成功的历史经验:例如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目前都是彩电重要核心技术的拥有者,但在早期韩国并不掌握彩电相关核心技术,采用的也是与日企以及美企合资的方式。但韩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后期发展出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除了在于合资的同时强化自身内部的技术学习,将合资只作为自身技术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中国相关企业更多的则是以降低成本、取得市场一时的优势和赚钱为目的),还有大力引进外部人才来吸收外部知识以及政府给予大量的补贴与产业保护等……仔细研究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历史成功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借鉴或照搬,但至少可以给国内企业一些少走弯路的提示和发展思路的启示。
总之,核心技术向来是行业竞争的焦点,同时也是竞争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国企业只有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并且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够最终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才能够不再只是有“选择站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