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D安全吗?
3D刺激、3D炫目、3D立体感强……当你尽情享受3D影像带来的愉悦体验时,有没有想过,这项技术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 “In a peace(静下心来)。”功夫熊猫阿宝挥舞着胖胖的手臂,用八卦的柔和翻滚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在3D的修饰下,阿宝的手臂差点“碰到”记者的头顶。突然,一位小朋友摘下眼镜,大声喊了句:“妈妈,我看得有点想吐。”随后,工作人员立刻指引小朋友走到了安全出口,进行短暂的休息。 在五层售票厅内,记者发现,三星厂家正配合《功夫熊猫2》的首映,卖力地推荐一款全新的3D电视。销售人员一边发放传单,一边说:“我们的新产品采用了偏振技术,能降低头晕目眩等观影风险。”经过一番打探,记者了解到,原本被大众宠爱的3D影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人见人爱”。 越来越多消费者只认3D 据张宾介绍,自从去年开始,消费者在追捧美国3D电影和动画的同时,也把3D电视给捧红了。许多前来购买电视的消费者就是奔着3D功能来的。 “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游走在偏振和快门两种3D技术的博弈中。”张宾解释说,3D技术至今还不成熟,两种当下流行的技术都存在诟病。像快门式3D电视最大的优点就是显示效果优秀,但是如果长时间观看,容易出现头晕和眼睛疲劳;而且眼镜价钱昂贵,镜片的开关也会使得透过的影像亮度下降,让人感觉画面暗淡。而不闪的3D电视,也就是偏振技术,它的画质无闪烁,没有重影,也比较明亮,眼镜佩戴舒服。但不闪式3D电视也并不完美,它所采用的偏光技术会使画面分辨率减半,很难实现真正的全高清3D影像。因此,张宾认为,3D技术还像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仍需要时间去成长。 3D带来的健康危机 盛志鼎所说的“宠物小精灵”恐慌,是电视画面引起癫痫发作的最著名案例。事情发生在1997年,有报道称,高达1.2万名儿童在观看完一集《宠物小精灵》动画片之后,就出现从恶心到癫痫的各种症状。 尽管人们着手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当年引起恐慌的真实原因却一直没有被找到。直到2000年,科技专栏作家本杰明·雷德福(Benjamin Radford)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最终解开了这一谜题:这些症状是由于广泛型精神官能症(mass sociogenic illness),或称之为集体性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所引起的反应。尤其对于有单纯光敏性癫痫病史的人最容易因为看电视而引起癫痫,但这种病在5000人中才会出现1例。这种病人一旦处在特定情况下,过量的视觉刺激的确能够引发大脑枕叶发出癫痫信号。“因此,国际很多研究机构在做3D研究时也提出相对谨慎的建议,4岁以下的儿童不允许观看3D影像,它对儿童后天的视力发育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观影者的眼睛或肌肉出现抽搐等不良反应。” 3D应考虑人的神经感知 此外,作为研发商来说,3D片源的质量也值得怀疑。盛志鼎解释说,头晕等症状,和影像处理有着直接关系。由于3D影片的审核领域仍是不毛之地,这导致很多3D作品都是粗枝烂叶。比如,显示屏只有在240赫兹以上,人眼才不会感到闪动。不然,就会使好看的3D影像变成一场感知上的灾难。 在盛志鼎看来,3D在取悦人们的视觉真实感时,也在试图取悦消费者的舒适感。广电总局正在筹划一系列审核标准,来严格筛选更符合人体健康原理的3D影片投放到消费市场。我们也发现,美国梦工厂等3D制作团队从创作《驯龙高手》开始,就已经从3D突出的临场感向舒适感过渡。影片中很多特技效果并没有用3D去表现。他们发现,像3D这种新兴科技品不能只取悦人的视觉,还要将人的神经感知考虑在内。也只有这样,3D才会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中,迎接一个更清晰的未来。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