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机技术的飞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正逐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它与多媒体、技术并成为三大前景最好的计算机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VR技术的概念 2 VR技术的主要特征 2.1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2.2 沉浸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用户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2.3 交互性(interaction):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人机互动的趣味性是虚拟现实的实质特征。 2.4 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对时空环境的现实构想(即启发思维,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虚拟现实的最终目的。 3 VR系统的组成 4 VR技术与医学训练 运用动画技术可在血管、气管或心室内漫游。对虚拟人体可任意使用,而不用担心医学、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医学院医用数学和计算机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名为VOXEL-MAN的虚拟人体系统,它包括人体每一种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经等任一部分都是三维可视的,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模拟解剖过程。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任意选择观察视点,可以做内窥镜观察,也可以作立体观察;(2)任意模拟解剖、手术和穿刺;(3)模拟放射成像;(4)可以得到任意器官和组织的名称、类型、描述以及结构等解剖信息;(5)可以测量器官或组织间的距离[3]。 在虚拟实验室中还可以通过VR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制的Grope应用VR技术进行复杂分子合成实验,研究人员在VR境界中控制药物分子模型,通过所模拟分子的分子力反馈测试出把该药物分子安放在其他分子的结合基上的最佳方向,即所谓的“分子入位”。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分子模型,把所有相关类型的药物连接在一起,并将其锁定在病原体上,从而解除病原体的致病能力。药物设计师戴上三维实体眼镜,在屏幕上观察分子结构的立体图像,使分子间能相互结合,研究人员正在用这种方法研制抗癌药的合成[4]。 虚拟手术教学是VR技术在医学训练中最重要的应用。传统的手术训练一般是采用现场观察和操作以及动物实验等方法进行的,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不能重复进行,可能会给操作对象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等。VR技术使这一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由于VR技术能够虚拟出“真实的世界”,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训练环境,运用该技术可以使医务工作者沉浸于虚拟的场景内,体验并学习如何应付各种临床手术的实际情况,通过视、听、触觉感知等多种器官了解和学习各种手术实际操作。虚拟环境还为操作者提供了方便的三维交互工具,可以模拟手术的定位与操作;在高性能的机环境下,还可以对手术者的操作给出实时的响应,如在外力作用下的软组织形变、撕裂、缝合等,使手术者操作的感觉就像在真实人体上的手术一样,既不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又可以重现高风险、低概率的手术病例。 由于虚拟手术训练系统具有低代价、零风险、可重复性、自动指导的优点,可以迅速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手术操作技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自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虚拟手术仿真系统用于观察关节移植手术的过程与结果以来,虚拟手术仿真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实际应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软、硬件的不断,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了不少基于虚拟现实的手术训练系统,例如:Choi等[6]研制了食管镜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受训者感受到与虚拟软组织的接触并显示食管的变形和切割。Wang等[7]研制了神经外科手术训练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可实时更新脑组织形变的三维立体显示和双手力反馈装置,能够模拟手术器械的穿刺、牵引与切割。此外还有子宫镜手术训练模拟器[8]、白内障手术中的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训练模拟器[9]、外科清创术模拟训练系统[10],用于计划与实施唇腭裂修补手术的模拟系统[11]等。 Banks等[12]将20名住院医生分为两组,一组利用输卵管结扎术训练模拟器进行训练,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表明使用模拟器的受训者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操作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van?Dongen等[13]利用LapSMI微创手术模拟器对不同资历的医生进行训练,结果证明模拟器不仅能提高新医生的手术操作技能,而且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也有帮助,有经验的医生在把新的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前能反复地进行模拟,以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国内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开发了各类虚拟手术训练系统。如谭珂等[14]研制的用于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仿真训练的鼻内窥镜虚拟手术仿真系统,以及熊岳山等[15]研制的虚拟膝关节镜手术仿真系统。 5 结束语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