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行业>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看见未来

文章来源:chinadaily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点击数: 字号:

多数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人口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在21世纪将逐步终结,至死不渝的爱情和忠诚誓言面临消亡。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在其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预测在第三次浪潮到来时形式单一的家庭结构将被打破核心家庭将不再是社会仿效的理想家庭形式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包括独居、不育、离婚、单亲、多父母、同居等各种文化构成的有多样化家庭形式的社会中。

 

未来的家庭

与仿真机器人结婚
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评出了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49岁的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虚拟现实之父的杰伦 拉尼尔入选。作为一位思想家,拉尼尔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21世纪网络时代的预言,“个人的本性将消逝在网络中,未来的人们可以置身于计算机所表示的三维空间资料库环境中,并可以通过眼、手、耳或特殊的空间三维装置,在这个环境中‘环游’,创造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包括虚拟家庭的出现。”

 

虚拟现实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VR)属于第三代仿真技术。VR技术发展目标是观察者在VR境界中进行的观察和同物体相互关系,与他在真实境界进行相同观察和同物体相互关系达到“完全浸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虚拟现实技术之外,仿真机器人也将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并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07年,英国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戴维 莱维在《与人工伙伴的亲密关系》一文中,预测人类将会在2050年和仿真机器人结婚。他认为,科学家已基本弄明白人类为什么会互相产生爱慕,包括大致12个基本原因,而这些原因也几乎同样适用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2009年,英国学者古普塔拉在其文章中预测,到2020年,日本将是全世界机器人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也作出预测,到2020年,世界机器人市场规模到将达到1.4万亿美元,韩国信息与通信部甚至曾定出2020年每家都有一个机器人的惊人目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成本迅速下降。在20世纪70年代,一兆赫处理能力的成本超过7000美元,今天却只值几美分;一兆比特的存储容量,也经历了类似的价格暴跌。以这样的速度,要在2020年将机器人的成本和功能发展到可以实现家用化的水平,并非不可能。

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大英百科全书》机器人词条的撰写者、卡内基 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汉斯 莫拉维克认为,到2020年,机器人的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0万MIPS(百万条指令/秒,是衡量电脑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处理能力达1亿MIPS从而达到人类级别的机器人可能要到2040年才会出现。

人型机器人中真正“形似”人类的一个分支被称为仿生人(Android),这类机器人追求与人类在外形与动作方面的高度相似。它们有足以乱真的体型、皮肤和五官,理想中的仿生人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看上去都同真人无异。Android一词在希腊文中的词根专指男性,除了政治不正确的因素外,也与现实中男性主导的机器人工程界对美女仿生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相违背,于是Gynoid这个专指女性外表仿生人的单词就应运而生了。

以目前“仿真人机器人”研究领域最为领先的日本的估计来看,早稻田大学开发的家用机器人“TWENDY-ONE”预计的上市时间为2015年。

不过,如果我们适当放宽“机器人”的定义,并不是那么苛求机器人的外观和功能的话,到2020年,能够从事简单辅助功能的智能化家用机器人就应当已经进入普及阶段。比如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来变化清扫方式的机器人,或是可以帮助你洗碗的机器人,应该可以进入家庭。而通过高性能的内置传感器和计算装置、微型摄像机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新型的太阳能或生物微型发电装置等的应用而开发出来的、具备初级智能化和自主移动能力的专门领域使用的辅助用机器人,当会在2020年左右进入商用阶段。

仿生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与真人相似”,逼真的皮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组织工程培养出来的人工皮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烧烫伤患者,同迪斯尼主题公园中的玩偶一样,橡胶和塑胶都曾用于制作仿生人皮肤。不过这些材料不容易模拟面部皱纹,脸部表情变化所需的能量又太大,因而逐步被淘汰。当今流行的是以高弹性的硅树脂或硅胶来做皮肤,日本的Actroid、韩国的EveR、中国的邹人倜二号都属此列。美国机器人艺术家大卫 汉森则使用一种特殊的海绵状橡胶材料Frubber,这种材料做出的皮肤褶皱非常逼真,推动面部表情所需的力度也更小。汉森制作的“爱因斯坦”面部下装有28个小马达,因此可以做出相当丰富的面部表情。

仿生人的头脑是利用再现人类神经元纳米技术制成的分子电路复合体,依靠这样的大脑,她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学习逐步掌握人类的情感。

来自欧洲多所大学的研究者们正在尝试对机器人婴儿进行教育,希望能找到让它们自动学习的方法。第一代婴儿机器人Babybot的大脑由20台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联合起来运行多个神经网络,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通过反复训练,婴儿机器人能够学会一些新技巧,譬如把瓶子在桌上滚来滚去。新一代的婴儿机器人iCub看上去如同一个2岁的孩子。

赛博格(Cyborg),在电影字幕中常常被翻译成机械化人、生化人或改造人,是对任何机械生物结合体的统称。此类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例如《终结者》中的阿诺 施瓦辛格扮演的未来战士,《蜘蛛侠》中身上长满钢铁触角的大反派以及《星际旅行》中善用纳米探针的博格人。同部分科幻作品中人类进化到赛博格再进化到仿真人的进程不同,以上三类智能体的研究现在可谓是全面开花。在仿生学、机器人、人工智能、认知学等领域的共同推动下,智能体的明天将走向何方?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产品

  • 相关虚拟现实软硬件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