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试水”荧屏 喝彩声中略有失望
兔年伊始,东方卫视、上海外语频道抢先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了一把3D电视的“立体景象”。
这股3D风潮在大洋彼岸更是来势汹涌——美国东部时间2月13日20点,3D电视网——3 net在美国正式开播,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3D系列纪录片 《奇景中国》,作为该电视网正式播出的第一部纪录片与美国观众见面。
迹象表明,期望已久的3D电视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同时也让人发出疑问:3D电视的春天来了吗?
3D“试水”,毁誉参半
兔年新春,不少沪上观众拿到了免费的“红蓝眼镜”,并品尝了3D电视的免费“大餐”。无论是东方卫视的《上海2011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还是上海外语频道(ICS)的6集纪录片《3D看世博》,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了立体电视的别样风景。 《上海2011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取得了平均收视率9.4%的佳绩,名列年初一上海各频道收视之冠,其3D节目时段的收视率更是超过了10%。
然而,热闹过后再看3D电视的这次“试水”,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中那么理想。不少观众反映,3D电视的立体效果不太明显,而且戴着红蓝眼镜看上去的图像有点糊,眼镜也并不是那么舒服。相比于在IMAX影院中观看《阿凡达》带来的震撼效果,这次3D电视在沪上荧屏的亮相,对观众来说仅仅满足了新鲜感,而非实际效果。
3D“硬件”,急需升级
对观众的反馈意见,上海3D内容专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这些问题是因为目前3D电视仍受限于3D技术与现有电视机标清收视格式不统一等。 “《3D看世博》使用上海仅有的3套高科技3D一体摄像机进行拍摄,但在交给频道播放时已由高清信号转为普通标清信号格式,这意味着原来的3D效果已折损了将近8成。另外,由于目前上海家庭使用的电视机大多并非高清,很多家庭使用的电视机也并非4:3格式,而是16:9的宽屏格式,加上红蓝眼镜效果的确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观看3D节目,效果的确会打折扣。 ”
而此次沪上3D电视的“试水”,也证明了包括高清电视机本身以及用于图像转换的“红蓝眼镜”在内的3D电视“硬件”急需“升级”。据悉,一个由上海3D内容专委会牵头、中外专家参与的课题组节后已投入运作,专门针对“在标清播放环境下,如何提升红蓝眼镜的收视体验”这一命题进行技术攻关。而另一个来自业内的消息表明,“不偏色、无叠影”的3D电视机将从今年起进入百姓家,并在今后几年内逐渐普及,这将推动主流电视台开设3D高清频道步伐的加快。
3D“软件”,人才为重
上海3D内容产业促进中心的黄宏认为:“市场上3D电视的占有率在2010年是1%,2011年根据某知名电器商城的数据显示,订购的3D电视机为500万台。”在他看来,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条件不断跟上的同时,应该更关注 “软件”,也就是播放的内容。除了与本地SMG旗下的频道进行一系列合作外,上海3D内容产业促进中心还计划与全国50余个电视台展开合作,共同推动3D电视的发展。而“软件”跟上显然需要大量人才。 “要培养更多本土3D电视人才。中国的3D制作水平在世界上确实存在差距,但这仅仅只是在电脑制作层面上。而在实拍3D技术上,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并不输给美国。 3D影视‘黄埔军校’马上将在上海成立,我们将全方位培养制作3D内容的本土人才。 ”
显然,国内3D电视“春天”到来的信号,远非一两次“试水”就能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