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行业>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颠覆性视觉革新 3D电视的前世今生

文章来源:163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点击数: 字号:

随着电影《阿凡达》的上映,3D这个词儿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电影立体的画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因此人们惊叹于这项技术通过电影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力。随后电视业也掀起了一场3D热,许多电视厂商纷纷押宝3D电视,推动3D电视进入普通百姓家。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形。3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人眼左右分别接收不同画面,然后大脑经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叠加重生,构成一个具有前-后、上-下、左-右、远-近等立体方向效果的影像。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3D电视技术是随着立体视觉技术和电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1903年,科学家发现了“视差创造立体”的原理,这可视作3D电视的起源。电视出现后,人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制立体电视,传统的用于观察静止图像或电影图像的立体显示方法几乎全部被应用到立体电视技术中。

早期黑白电视时代的立体电视采用的是双信道偏光分像立体电视技术。用两部电视摄像机拍摄影像的同时,用两个独立的视频信道传输到两部电视机,每部电视机的屏幕上安置有一块偏光板,这时用偏光眼镜去看,就能看到比较好的立体图像。

20世纪50年代,“互补色立体分像电视技术”开始应用于立体电视。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用两部摄像机去拍摄同一场景图像,但摄像机的镜头前端必须加装滤光镜,如果观众不带滤光镜,看到的是两副不同颜色的图像相互叠加在一起,但当观众通过相应的滤光镜观察时,就可以看到立体电视图像。

80年代,彩色立体三维技术开始流行,这种技术原理简单,即通过物理学原理,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就能使一张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但显示出来的图像效果很差。

目前流行的3D显示技术可以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而现阶段的3D电视大多需要戴3D眼镜。眼镜式3D技术分为色差式、偏光式和主动快门式。因这三大技术工作原理不同,所显示出的图像效果也不同,色差式3D技术很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偏光式3D技术会使画面分辨率减半,很难实现真正的全高清3D影像,而且画面亮度也会被大大降低;而主动快门时3D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2010年是家电业公认的3D电视元年。这一年,国内外彩电厂商们纷纷用“3D概念”抢占市场。如三星、LG早早发布3D新品,而索尼更是借营造“3D世界杯”在内容制作上占据主动。8月下旬,TCL高调发布中国第一条3D电视广告片,9月份TCL快门式55寸3D、偏光式65寸3D同时量产上市,其他中国厂商也纷纷发布了具备3D功能的电视新品。甚至连为平板电视输送视频信号的蓝光碟机、游戏机、高清播放机等产品均相继配备了3D播放功能。

尽管电视制造商有完美的规划和许多新产品,但是3D电视刚进入市场时,消费者却反应冷漠,DisplaySearch欧洲区电视项目调研总监Paul Gray表示,虽然已经给消费者灌输3D电视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价格高,片源少等不利因素无法引起人们的购买热情。“在3D电视销售中有个现象,1.5万元是顾客接受与否的黄金分割线。”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告诉记者,据调查只有24%的消费者能接受售价超过1.5万元的3D电视。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关注度会明显上升。

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份来自家电卖场的报告显示,国庆期间3D电视掀起市场风暴,甚至出现抢购狂潮现象,3D电视销售总量超过两万台。与五一期间整个国内3D电视销量尚不足一万台相比,3D电视市场发展迅猛,增长幅度高达200%,创下了上市以来的销售奇迹,这说明消费者对3D电视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随着部分地区将率先试播3D电视节目,今后3D电视产业链也将日趋完善,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空间来看,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相关产品

  • 相关虚拟现实软硬件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