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阿特”更奇幻
阿特和小伙伴明明是走在乌托大陆的森林里,看起来却像是在我们身边。昨天,在盛泰传媒的制作室里,记者提前体验到了3D版“阿特”,26日演出时观众将在大屏幕里看到的3D动画片段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用20多台电脑“拍摄”出来的。 看着屏幕上一前一后走动的阿特和哆乐,动漫版“阿特”的导演肖希向记者点破了3D的关键所在:视距。尽管平时感觉不到,但人在看东西时,双眼与目标的距离其实是不同的,正因为这个差距人眼才能分辨出不同物体的远近,3D成像技术中的双摄像机拍摄就是在模拟人的双眼。 与3D电影的拍摄不同,3D动画里的场景、人物甚至摄像机都在电脑里。肖希以一片森林为例向记者讲解了制作3D的全过程,导演会先告诉动画师希望森林是温暖、潮湿、或者阴暗的,动画师根据这些描述画出森林的全景后,他还需要设计每棵树的细节,树枝、树叶、树皮乃至树干上的疙瘩,“就像把整棵树解剖一遍,画出一片一片的树皮。” 造型完成后就该布景了,动画师按照设计图制出三维模型,纵横交错的线条就像骨架一样,使树木像现实中一样,成了立体、能360°观看的实体。完成这两步后,屏幕能看到的都还是线条,这时动画师把画好的细节像拼图一样贴到模型上,森林就穿上了五光十色的外衣。只要再做细致的光影颜色等处理,一个有光有树有草的摄影棚就在电脑里搭建完成了。 与不会动的树木不同,人物在建模、“穿衣”后还需要设计动作。“大家可能看过这样的表演,一个人身上贴满数据线在摄影棚里跳舞,屏幕上的虚拟人物就会做出同样的动作。”肖希指的是动作捕捉器,在动画制作中,真人的动作被数据取代,动画师通过设置不同数据向动画人物的每一个关节发出指令,让它做出动作。因为每一秒的动画都由24帧画面构成,所以人物的一个小动作就需要调节数百次数值。人物和场景都设计完成后,就只需要拍摄了,而这都是由软件中的两台虚拟摄像机完成的。 “不要以为画动漫很艺术,其实这都是技术活儿。”指着通宵加班熬红的双眼,肖希笑着说:“10分钟的《阿特》需要6个人工作半个月,3D版相当于把一个画面做两次,实在是个浩大的工程。”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