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之路渐近 3D电视:我的未来不是梦
从LED、互联网到3D电视,彩电行业的技术升级日趋频繁,与之相对应,行业竞争也不断升级。而因3D电影大片而搅热的3D电视市场也逐渐从曲高和寡走到了破冰起航的阶段。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日韩彩电企业对3D电视市场的持续开拓上,也同样表现在国内彩电企业在3D电视领域的不断发力。
3D电视吹响集结号
从去年的《阿凡达》到年初的CES(消费电子展),再到世界杯的疯狂,上半年各厂商的造势已提前让3D电视渡过了科普期,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短兵相接,3D市场的风起运涌指日可待。据预测,到2015年,3D电视全球销量将从2010年的420万台上升到7800万台,2018年3D电视销售量将增长至2018年的6400万台,市场将会扩张至约170亿美元。
提到3D电视,索尼、松下、三星、LG等日韩企业似乎显得先知先觉,率先推出3D电视产品,并掀起了最初的3D电视热潮。
继4月初LG发布3个系列共5款3D电视、三星3D电视北京销售开始启动之后,8月底,索尼秋季BRAVIA新品发布会上一举推出了KDL-60LX900、KDL-60NX810、KDL-55NX810, KDL-46NX710和KDL-40NX710等3个系列、5款全新的3D高清液晶电视机。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表示,索尼公司除了在广播电视领域继续积极推出3D拍摄和制作设备以外,也向消费市场陆续推出了具备3D功能的电视机、蓝光播放机、数码相机以及3D蓝光电影等丰富的产品和内容,提供了从镜头到客厅、丰富多彩的3D产品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3D电视上,国内企业市场反应也并不迟钝。他们汲取此前在“数字电视”上的专利教训,在3D电视专利开发方面积极申报,迎头赶上,据统计目前中国彩电业合计取得1000多项3D显示技术专利,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仍落后日本和韩国,但和此前模拟时代、数字时代的差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
以TCL为例,早在CRT时代TCL就开始了3D研发。2008年,TCL担任中国立体视像协会的会长单位,牵头制订了中国3D电视图像质量的测试行业标准,次年,便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裸眼3D电视。2010年,TCL率先发布3D互联网战略,8月推出国内首条3D广告片,紧接着偏光式和快门式的3D互联网电视开始全面上市。 与TCL一样,创维、海信等国内彩电一线品牌的3D脚步也紧紧跟上了外资企业的步伐。创维3月份便推出2个系列共4个型号的3D电视产品。目前创维正积极推进3D电视产品战略,从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内容合作等方面做基础的准备工作。
3D应用创新加速市场成熟
对于消费者来说,3D的噱头已经够多了,但3D电视是不是真正成熟了?3D电视的未来将会如何?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可见的3D电视在技术方面仍良莠不齐,就像阿凡达之后的一些电影扎堆3D概念一样,鱼龙混杂的投机行为会伤害用户对3D电视的观感体验,进而会伤害这一品类的成长。此外,3D电视要进入普通百姓家,还在行业上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片源匮乏,二是标准缺失。这两大难题若不能解决,3D电视的发展必然举步维艰。 据了解,内容瓶颈目前已成为制约3D电视普及的最大障碍,像《阿凡达》那样的高质量3D片源极少,市面上为数不多的3D影片大多是采用后期技术将2D画面转为3D,记者在国美卖场亲身体验后发现观看效果与用3D摄像机拍摄的真正3D影片有较大差距。即便如此,3D片源依然处于“物以稀为贵”的阶段。另一方面,3D电视的技术标准依然不清晰,各品牌在片源格式、接入方式、画面质量评定、快门式眼镜设计等方面各有各的技术标准,不仅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定,也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国内企业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观看3D电视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健康性,TCL研发出三大技术群和八大核心技术,其中如全格式播放、延时抗干扰、智能像位算法、2D转3D等应用技术已具备了全球领先水平,再配合具有永久升级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基本上解决了3D电视的内容缺乏与标准混乱带来的使用不便。而创维除在技术上不断改进2D转3D的效果外,更在战略层面与相关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进行积极合作,预计在2011年将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3D内容,覆盖电影、电视剧等节目。
中国家电协会相关人士分析认为,TCL、创维、海信等国内企业在应用技术方面的成就具有战略意义,有助于推动刚刚起步的3D市场加速走向规范与成熟。 谈到3D电视的未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3D电视是未来彩电发展的趋势。但必须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3D电视机在国内难以成为主流,这是由它本身的技术限制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决定的。3D电视要在我国形成成熟的市场,可能还需要3-5年,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