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名人录

苏锵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年在院士科普书系中出版科普读物《稀土元素——您身边的大家族》


研究起源

  在学术界中认为,苏锵与稀土是一体的,苏锵总是与稀土纠缠在一起。然而,苏锵最初的志愿并不是研究稀土。虽然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苏锵是响应中国国家号召,来到长春以振兴东北工业,但是,他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玉门搞石油开发。当时,能源非常紧缺,尤其是在美国禁运的时期。苏锵与稀土只不过是一场偶遇。根据中国国家安排,毕业后苏锵被分配到长春应用化学所。起初,苏锵是有点怨气,因为苏锵是学石油。苏锵后来发现,长春应用化学所很好。因为那是日本留下来的研究所,实验条件和技术水平也相对较好。当然,更让苏锵安心的是,去到那边也是搞石油开发。苏锵因为自己经历过战争,真切地体会过国弱被欺凌的痛楚;他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国国家的强大振兴出一点力。苏锵觉得中国在很多领域都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国外的控制。苏锵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出属于中国的,有中国知识产权的白光二极管。于是苏锵开始自己的研究生涯。


湛江热土孕育的杰出科学家

  院士,国际通常指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域水平的科技顶尖人物,某一方面的最高学术权威,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最高的荣誉称号。我国目前的院士,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评选出来的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提名资格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并经有关最高机构三轮评选认定才能成为院士,是终身的名誉称号。湛江这块热土,曾孕育过三位中国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苏锵;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辛世文和李绍珍。


苏锵 中国稀土科学的先驱

  苏锵曾在湛江度过整个中学时期。1938年初,日寇飞机经常狂炸广州,苏锵一家从广州逃亡到澳门,后转辗到广州湾(今湛江市)定居赤坎,入读培才中学(湛江一中前身)。在湛江他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剧,法国人统治湛江时,人民水深火热,马路上的清洁工人带着铁链干活。后来日本人占领广州湾,到处奸淫掠杀,湛江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战争中,他常常要心惊胆跳躲逃飞机空袭轰炸,他的一位同学就被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有一次炸弹还落到他和同学们钻在课桌下不远的地方,幸好没爆炸。这些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常说,湛江是他终生难忘的地方,在这里打下扎实的中学基础,也真切地体会到国弱被欺凌的痛楚,更奠定了为国家强大振兴出力的人生取向。怀着救国的抱负,1948年培才高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中山大学化工系。二年后,广东解放,转到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又到清华大学就读。他非常珍惜新中国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如饥似渴勤奋好学,一直是班中的骄子。   大学毕业,苏锵绝对服从祖国分配,到解放后接收日本人留下的研究所,易名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在东北一干就是50多年。他长期从事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稀土元素分离理论研究,有重大的成就和贡献,是我国稀土科学的先驱。历任稀土研究室课题组长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主席。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参加了从独居石提取钍和混合稀土的研究和建厂,解决我国合成石油所用催化剂的需要。随后又组织和参加从独居石和包头矿中提取分离稀土的中间工厂的建立。此外,还开展稀土多个领域研究,分离单一纯稀土,稀土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溶液等研究,取得重大成果。70年代,组织和参加稀土激光和发光材料的研制和推广,合成一系列稀土化合物,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近年,他又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稀土原料制成照明的发光材料和长余辉夜光材料,使我国稀土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他除出版稀土专著和论文集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先后应邀赴美、法、日、德、韩、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讲学、访问,是国际有影响的稀土化学科学家。   苏锵与稀土纠缠了一生,他对自己的事业由衷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国家及民族意识,无时无刻都溶化在工作中。他决心要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稀土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的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苏锵始终没有忘记湛江这块热土哺育过他、母校培才中学培育过他。2002年他曾回湛江访问,还为湛江一中的同学讲学和作报告,用当年的切身经历,勉励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他风趣又深有哲理提出“帅出于师而胜于师”,希望同学们都成为帅材,将来效报国家。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86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