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京大学力学与空天技术系隶属于工学院,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创立于1952 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目前,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是我国著名的力学、
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基地。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是国家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1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1 个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力学)、3 个二级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力学学科下设8 个博士点,分别为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力学系统与控制、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先进材料与力学。还拥有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以及一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弹性力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力学与空天技术系还与“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共建,促进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目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有良好的
教学与
科研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及国内外交流机会。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每年有多种由国家、国内外著名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并以助学金、贷款、补助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将弘扬和发展北京大学的力学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国家理科科学研究和
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加强湍流理论、计算、实验、复杂流动、复杂材料力学、多功能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先进科学与工程计算、
航空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连续推力航天器最优轨道机动 、智能水下仿生机器人研究、 弹性欠驱动腿式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研究、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等研究;同时我们还将加强
航空航天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力学与空天技术系将以高标准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师资力量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杰出人才培养的基础,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拥有一支重视基础
教学,治学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力学与空天技术系现有教授24人,特聘研究员7人,副教授18人,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目前,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 人,他们均活跃在
教学和
科研的第一线。
本科生培养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现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航天航空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1)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理学 学制:4年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创建,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第一个力学专业。本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大学力学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坚实、深刻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五十年代,周培源先生主持力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力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原则问题,倡导并培育了强调基础理论、重视实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优良学风。力学专业的
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大学基础数学和经典力学等相关基础课程都有一代名师,他们编写了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教材。“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都是1982年全国第一批博士点。“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都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首批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在2001年也被评为重点学科。多年来,北京大学力学专业不但在力学界的许多国际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在
教学改革研究与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97年,北京大学力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
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理论力学”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其中,“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被评为优秀创建项目。“理论力学”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一等奖;“流体力学”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二等奖。“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数学分析”被评为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2002年,“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并于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其中《理论力学网络课程》被评为优秀课件。2003年,“数学分析”课程(与数学学院一起)获得了北京市网络精品课程的称号。2004年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在北京市优秀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