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1][2][3]


【学校名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简称“中国矿大”“矿大”“矿大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缩写CUMTB


【成立时间】

  焦作路矿学堂(1909年)


【学校层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5];   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6];   国家“111计划”成员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46所高校之一[7];   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全国统招本科一批院校。   全国40多所百年高校之一[8]


【学校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地

处北京和徐州的两个办学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位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与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33万册。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以及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异地办学格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2000年2月,学校整体成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9]。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4年,江泽民接见了我校余力教授,支持其“煤炭地下气化”科研项目并作了重要批示。1996年1月19日,江泽民视察学校,并就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科技教育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1999年5月18日,江泽民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6月16日,李鹏为学校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此后,吴邦国、李岚清、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学校视察。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为我校校董孙越崎先生铜像亲笔题字。2009年10月,学校百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专门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具有博士、硕士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的单位。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还有水煤浆世界实验室、中日地层环境力学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2007年学校成立了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首届董事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全国60余家能源企事业单位成为学校首届董事会董事单位。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45人,硕士生导师144人,58%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3%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中有2人分获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提名奖,1人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 21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16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至2009年,有7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有1人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是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2005年,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
共5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3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