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概况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作为新的工学院的组成部分,生医系从建系之初就致力于在工程科学的范畴内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研究,迅速地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并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目前,已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 面向重大疾病的纳米医学; (2)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3) 生物力学和生物信息学; (4) 分子医学影像学;(5)微创医学; (6)神经医学工程; (7) 移动/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建系以来,生医系已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一大批科研项目,科研总量逐年增长。   目前,生医系已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6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活跃在生物医学工程科研教学的第一线,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开展生物医学工程高端领域的科研工作。   建系以来,生物医学工程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其中,生医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埃默里大学进行广泛的合作,在Coulter种子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不同研究方向的合作,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由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审批通过的联合博士学位项目,目前已招收两届来自中美两地共30名博士生。


学科专业

  自2010年起,生物医学工程系正式招收本科生,并启动了本科生教学培养的一系列工作。本专业注重“强化基础、重视素质、追求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引领性的复合型人才。   生医系还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深入开展硕士生、博士生培养。   博士点: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   硕士点: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联合博士项目: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开设课程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生物医学工程的数学基础、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学基础、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生物医学材料、纳米/微米和单分子技术、生物力学(固体、流体和细胞力学)、激光医学、磁共振原理和序列设计基础等。


师资力量

   任秋实 教授   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视觉修复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系主任。   研究领域: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神经医学工程智能化医疗器械与装备    陈海峰 特聘研究员   在国外一直从事纳米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开创性应用研究,并已经作出了诸多同行专家公认的成绩。率先采用人工合成蛋白纳米探针模拟研究牙釉质蛋白与生物纳米晶棒的作用机制。   方竞 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生物力学研究; 微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研究   葛子钢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骨,软骨和韧带再生医学,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生物材料   李长辉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声效应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光学分子和功能性成像    罗莹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生物医学材料, 组织工程学, 再生医学, 靶向药物传输   荣起国 副教授   自1990年起留校工作,期间1998-2002年赴德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大学工学院任教,所授课程有:生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生物固体力学、口腔生物力学、弹性力学。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计算力学与生物力学研究   席建忠 教授   在美国求学期间曾参加过十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做过多次学术报告。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独立承担了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所资助的纳米生物研究。其研究成果《自组装的肌肉细胞带动的微型器件》于2005年1月份发表在《Nature Material》上   研究领域:1、生物功能芯片 2、miRNA功能研究 3、高通量siRNA筛选技术   席鹏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光子学,新型显微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超高分辨光学活体显微技术   谢天宇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1.医疗仪器的开发 2.微机电 3.电子控制,软件 4.物理光学 5.生物光学 6.生物医学    熊春阳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1.生物力学 2.微系统技术 3.实验图像处理   张珏 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1) 生物医学诊疗仪器 2) 核磁共振序列设计及医学图像分析 3) 计算机辅助手术 4) 低温等离子体以及纳秒强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研究。   朱怀球 副教授   2003年以来,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研究兴趣包括基因组复杂结构信息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进化等。与佘振苏教授共同发展了原核生物基因预测的新方法,主持开发的原核基因翻译起始位点预测软件MED-Start目前已经超过国际同类软件的最好水平,开始得到国内外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关注。   研究领域:1.生物信息学 2.计算生物学    樊瑜波(兼职教授)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5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