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徽


【学校名称】

  中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简称:首都经贸大学   英文: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缩写为CUEB


【成立时间】

  1956年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图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是一所已有五十多年的建校历史,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专业比较齐全、优势较为突出,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0 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000 多种。

学校组成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等14 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MBA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4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86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0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354人,讲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28人;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16人。目前全校在籍学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6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9600余人,专科生340余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余人,成人夜大、函授生7980余人。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地处中央商务区(CBD),以研究生、 留学生、成人教育为主。

校园风光(图2)

学术力量

  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CBD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企业家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学术成果

  学校鼓励、支持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投身首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为首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发挥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学校完成的市政府重大课题《首都经济》中的重点课题《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北京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首都经济研究》等,受到了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学界的好评。CBD 研究中心已被确定为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校教研人员主编的学术专著有多项获得各部门的奖励,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达30余项。其中《中国农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与模式》、《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等众多成果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14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国际合作

  

校园风光(图3)

学校已与国外50多所大学正式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博士课程以及进修汉语。该校与澳大利亚开办的合作培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项目,首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近年,我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赴英国、瑞典、法国进行为期一至两学期的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每年派出多批教师、研究人员赴国外进修、攻读学位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近30多名国外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


【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图4)

概述

  经济贸易大学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而成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高等学府,是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北京经济学院的发展史

  解放后,在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前期,即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为了提高劳动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经中央财委批准,建立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劳动部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校址同在朝阳区红庙)。学校教师来自劳动部、二机部和国内多所大学,有北大、清华、西安交大、华东师大等。劳动干部学校设置劳动经济、劳动保护和锅炉检验三各班,在全国各省市招收调干生。于1956年2月正式开学上课。学校办学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却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57年1月,在第一届学员毕业之际,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校师生员工;1957年6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第二次接见我校教师和劳动保护训练班的毕业生。这在高校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1958年10月,经劳动部党组研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同志批准,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与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学院设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并为二机部代设机械系和热能动力系。   1963年春,国家物资总局(后改为物资部)根据刘少奇主席:要办一所培养“识货工程师”的高等学校的指示精神,经协商,将劳动学院接着办,劳动经济系与劳动保护系保留并继续发展,增设物资管理系,校名改为北京经济学院。   
共4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60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