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黎明大学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1929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
泉州籍老同盟会员许卓然、秦望山等人创办了泉州市第一所国人举办的高级中学——黎明高中,公推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的梁披云先生为校长。黎明高中深受蔡元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倡导平民化、科学化、社会化教育,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爱的教育,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巴金、吕骥、张庚、丽尼、卫惠林、周贻白等都曾在黎明高中任教或工作过,一时声誉鹊起,影响极大,成为东南沿海传播真理与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文化中心。
1934年,黎明高中因宣传进步思想遭当局查封,梁披云先生乃辗转各地兴办教育。1981年,梁披云先生联络了海内外有关人士,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了黎明学园,1984年正式创办黎明职业大学。
学校简介
黎明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国内首批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创立于1929年的黎明高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办学积淀。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已成为一所规模适度、质量保证,以应用工科、外经外贸为主的重点高职院校。
黎明职业大学
全校现共有8个系、3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432名,教职工504名。2005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同年,被国家教育部等国家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福建省文明学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市。泉州地区经济总量连续9年位居全省首位,是福建省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5万人,占全省的60%;台湾汉族同胞有44.8%祖籍泉州,约900多万人。
泉州地区集聚了12.8万家民营企业,1200多家台资企业,并有大量的侨资长期对泉州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06年底,泉州拥有7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39个中国名牌产品,具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汽车与配件、生物工程及旅游等“5+1”新兴产业。目前,泉州台商投资区已在规划建设中,将打造成为继佛山、昆山之后的大陆第三大台商投资聚集区。学校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又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所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走出了一条办学理念先进、育人方式多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
校园概况
学校占地620亩,建筑面积近15.3万平方米,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著名侨乡--泉州市,依山面海,风光秀丽。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科学,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80多名,学生5400多名,设有土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外语、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六个系,三十六个专业方向。学校编辑出版《黎明职业大学学报》(CN刊号公开发行);设立全国高校唯一研究巴金先生的学术机构---巴金研究所,编辑出版 《巴金研究》 (社科核心期刊)。图书馆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藏书61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35万册)。
黎明职业大学
学校建立了一批稳定的
教学实训基地,并在深圳、东莞等地建立了就业培训中心。2003年4月,学校与美国林肯大学签订联合办学意向书,计划开办“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BA专升本工商管理学士学位”、“CS专升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班。 近二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
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方针,狠抓
教学质量,注重素质培养,强化技能训练。先后培养了具有高等学历的毕业生5000多名,培训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两万多名,为泉州市及至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中、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设有土木建筑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人文社科、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外语和服装工程八个系49个专业(专业方向),在校生7430人;形成以应用工科、外经外贸为主的专业结构布局;专任教师38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8人,双师素质教师150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馆)60个,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拥有多媒体教室24间1920个座位,并建立了112个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5万册)。馆内特设立“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巴金、梁披云赠书特藏室”,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薰陶着一代代黎大人。
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突出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致力于
教学建设与改革发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