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136人。由学校党委常委张强副校长兼任党委书记、荣廷昭院士担任院长,人员编制、财务单列,实行统分结合、专职研究人员与兼职研究人员并存的新型管理体制,从而奠定了其在跨学科性质的学科群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川农大成都科学院将利用四川农业大学的独有条件,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模式,实现自身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川农大成都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 加强四川农业大学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保持和提高研究所的研究实力、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研究所的改革与发展。
川农大成都科学院的定位是:创新四川农业大学立足西南,面向全国,为创建高水平“211工程”大学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是培养和吸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平台;是学校对外交流和高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主要窗口与基地。
川农大成都科学院将继承百年川农大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爱国敬业、艰苦奋斗
五十年代,当局或出于发展边远地区考虑,把川大农学院迁往川藏交界区的雅安独立建院,无疑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困难。但老一辈川农人克服困难,在雅安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由于地域局限矛盾越发显著,川农管理层也少有突出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瓶颈凸显,开始有人提出要搬回成都,以获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该校先前在成都市建有水稻研究所,1989年左右曾经提出合并同在温江的温江农业学校(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不果,2005年在水稻研究所的基础上征地600余亩新建了研究生院和科学研究院,学校科研势力已经开始向成都转移,未来本科教育会否从雅安迁往成都,还待学校领导认真考量。
校本部:
四川农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第一所农业学府——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31年成为四川省立农学院,1935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川大农学院,1956年川大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院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1996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
校风:纯朴勤奋、孜孜以求
百年来,川农大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铸就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形成了“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培养出毕业生“勤奋朴实、勇于开拓”的品质。学校教学、科研、国外引智、毕业生就业、学生社会实践、体育卫生和党的建设等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
1985年,四川农学院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之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1991年和2002年两次到校视察,对学校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1年李岚清同志视察学校,高度评价“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2002年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