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普及现掣肘 五大发展难题待解决
随着世界杯足球赛的不断临近,带动了其附带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3D显示技术。3D技术的热度,在全球热映的诸多影片的票房结果上就可见一斑。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为被热炒的3D泼一盆冷水,诚然3D技术已被大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下一个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但距离3D电视的普及仍存在不少难题待解决。
片源匮乏、标准统一难题待解决
首先是内容源匮乏,目前在3D技术上,松下、东芝、索尼和三星占有较大优势,向市场推出3D产品也是由日韩企业主导。然而3D的普及仍尚需时日,原因在于无论是LCD、PDP,或者是LED背光液晶的推广,都是单一产品层面的升级从而引发的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但3D和互联网电视则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体系的互动传感式发展。需要从上游的3D内容源、3D制作设备、3D产业标准等一整套体系的配合,特别是上游的内容供应商和节目制造商
如果没有内容,3D电视只能成为摆设。一个“全高清”的概念,就让国人为之提前消费了数年。而且与现在国内企业推广的互联网电视不同的是,3D内容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匮乏的问题,基本上是从零起步。所以说,生产销售3D电视容易,但作为彩电制造商,如何凭借自身的力量引导和推动上游节目和内容源供应商的参与,如何让他们能够分享到这一新产品的商业利益,这对于松下、三星而言,需要考虑构建面向3D电视的新商业模式和产业竞争体系。
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就是3D技术的标准并不统一。而这一问题随着产品市场普及加速,成为制约市场的瓶颈。3D技术标准尽早统一是决定这一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让上游的内容供应商能够确认未来这一产业的商业空间。作为整机制造商的松下、索尼、三星等企业,眼下必须要在市场上进行3D电视、电脑、DVD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制造商参与到3D产业中来,这也是为什么松下、三星急着推广3D电视的根本原因。
市场导入期造就价格居高不下
目前北京各大家电卖场国产品牌的3D电视,尺寸主要集中在40英寸到55英寸之间,价格最低都在万元以上,主流产品的价格则在2万元左右,较同品牌同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高出数千元。而进口洋品牌的3D电视价格则更是惊人,即使是“五一”期间,价格也未有多少松动。并且有一些国产品牌的电视厂商并未将3D电视摆出展台,当消费者咨询时,导购员则表示需过一段时间才能上架。
除了3D电视本身的价格高以外,由于不兼容的原因,消费者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3D眼镜(每副市价约1000元),专门的高清3D碟片(每张市价100元)、3D蓝光影碟机(每台市价约3000)等互补产品。以我们平常的三口之家为例,在购买一台3D电视后,除去厂家出厂时附赠的两副3D眼镜,消费者还需再购买一副3D眼镜,一台3D蓝光影碟机,合计价格也在4000元以上。
尽管个别厂商推出了买3D电视赠送片源、眼镜、3D蓝光机的超值礼包促销。这也是个比较务实的现行方案,也是目前能够给予消费者较为实惠的方式。但是片源匮乏的后续问题显现仍是令人“不敢想象”的情境。
晕眩感逼日本经济产业省定3D标准
3D影像能够使人们享受充满现场感的图像,但也存在眼睛容易疲劳,心情易受影响等问题。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决定制定有关标准,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过于强调立体感的图像。
经济产业省还准备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建议,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标准。经济产业省认为,只有建立起能让人们安心享受3D图像的环境,日本的电视和影像软件等相关产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此外,经济产业省今后在援助厂家开发制作3D影像的同时,还准备开设讲座,培养年轻人才。
通过这些措施,经济产业省准备把3D内容市场的规模由2008年的1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4.02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20万亿日元,就业人数由31万人增加到36万人。经济产业省将把这一方针列入政府6月出台的新增长战略中。
同为3D影像,等离子液晶选哪个?
由于目前观看3D电视需要佩戴3D眼镜,对观看者的视力要求比较高。英国政府就限制9岁以下的儿童进入电影院观看3D电影。而在中国,电视已经成为了家庭视听娱乐的中心,很多老人和孩子都经常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
高倍数的刷新率意味着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每秒钟播放400幅画面(以400Hz为例),消除拖影,清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