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浪潮远未停歇 国产3D作何打算
获得华表奖的国产3D电影《麋鹿王》 科技成就3D 创作没有捷径 众所周知,电影的发明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事实上,在电影还没有诞生之前,人们就已掌握了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并且研发出显示装置和立体眼镜。但是立体电影始终只作为科技馆、博物馆和主题公园里的视听项目,没有得到普及。原因很简单,即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数字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应用以前,立体电影的制作和放映成本比普通电影高得多,不仅如此,视觉效果也不理想,容易让观众产生不适感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首先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近乎完美的立体效果,而且由于数字放映技术的普及,3D放映比过去的胶片时代容易很多,而且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可以说3D时代的来临并非偶然。今天3D电影热潮背后是100多年来的技术积累。 如今随着3D电影的红火,“3D”开始作为一些电影的卖点。有些人认为拍3D电影很容易,只要用两台机器同时拍摄就可以出3D效果。而现实是,除却电影的文学剧本质量高低不说,一部优秀的3D电影必须依靠大量复杂的后期制作才能完成。如果连拍摄普通2D电影的成功经验还没有,就想通过拍摄3D电影而一鸣惊人,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与电影新人首次“触电”就以3D电影起点不同,我国电影产业中票房有保障的导演与制作团队们迟迟没有接手3D。我们现在应该鼓励并扶持那些已经在中国电影市场久经考验,并已经取得不俗业绩的优秀导演和创作团队,把一部本来基础就很好的电影拍成3D版。这样即使3D探索不够成功,也不影响我们欣赏普通的2D版本影片。这并不是说不鼓励和扶持新人。只是对于那些连普通2D电影创作经验都没有的新人,最好还是先从头做起。 影院比比皆是 人才严重缺乏 可以说,如果我国不是在8年前就开始积极发展数字影院建设,就不会有今天3D电影的票房奇迹。我国在2002年就开始推广数字影院,2007年开始引进第一部数字3D影片,目前数字影院银幕数和3D银幕数都是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这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3D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面,我们却没有优势可言。首先在3D电影的艺术创作方面,我们既缺乏创作理论基础支撑,也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在拍摄和制作技术方面,我们缺少关键的核心技术与实践经验。 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进入数字电影时代,尤其离不开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合作。在数字电影的团队里,最核心的人才,是那些既懂得电影艺术创作规律又能掌握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承认,我们目前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复合型人才。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