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动漫产业强国还有多远?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令中国动漫人扬眉吐气,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它究竟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的“孤例”,还是中国动漫产业即将迎来“暖春”的先兆?内有创意不足、营销推广能力欠缺等“软肋”,外有美国、日本等动漫强国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中国动漫何时才能告别世界动漫业“加工厂”的角色?
喜羊羊
孤独的孙悟空
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对影视动画产业的重视,中国原创动画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说,2004年以前,中国多年积累的动画片产量一共只有4万多分钟,2008年,中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片达到131042分钟,这一制作规模已超过日本。
此外,全国有5473家动漫生产机构,20多万从业人员,50多万在校研读动画专业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然而让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仍屈指可数。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新浪网的一份网络调查表明,1100位网民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无一来自中国。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在内,占世界动漫产业的份额约为11%。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欧美与日本在世界动漫业中所占份额近90%,美国、日本不断推出动画形象,几乎每次登陆中国市场都掀起收视热潮。去年夏天好莱坞梦工厂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取得1.8亿元票房收入,创下了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片的票房纪录。
中国讲述熊猫故事的动画片不下一百个,为什么热映全球的却是“洋熊猫”?业内人士分析,缺乏创意、营销推广能力欠缺这两大“软肋”导致中国的动漫产品长期以外包加工为主,缺乏原创的自主品牌。
国产动画近年来虽然在产量上有大幅提升,但还未实现相匹配的经济效益,首要的原因是“梦想和想象”的不足。
《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本认为,如果说中国动漫人需要向好莱坞学习什么,应该是如何表达一个有趣的故事。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方式,而是全世界都能通用的、娱乐的、吸引大家心灵的方式。
事实上,“喜羊羊”的成功就离不开令人叫绝的创意。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副主任王磊说,《喜羊羊与灰太狼》融合了各种幽默、搞怪的表现形式,打破了过去国产动漫呆板说教的范式。
仅有创意是不够的,专业的产业化运作经验才能使艺术想法真正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
负责“喜羊羊”宣传发行的上海文广营运中心总监刘咏反复强调了动漫产品营销的重要性,他说:“有人认为500多集动画片的积累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就了‘喜羊羊’的成功,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营销。”
在前期的市场积累基础上,庞大的营销攻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赶在中小学生寒假放假的第一天上档,制作方将上映时间提前了整整10天;肯德基门店推主题歌、海报、玩具,公交车、航站楼、电视台、影片播映前播出大量的贴片广告;为了吸引中小学生,大批衍生产品随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