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呈现畸形繁荣 索尼松下设置战略陷阱
今年以来,由索尼、松下等日资企业掀起的3D电视热潮,已经从欧美市场快速向中国、日韩等市场扩张,并先后引发了中韩企业的跟进。而在这轮3D电视热潮的背后,则承载着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欲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夺回消费电子行业霸主地位的战略任务。
不过,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现状与格局,已与10前年的境况大不相同。一方面,中国、韩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快速崛起,填补和抢夺了原本属于日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机会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以8090后为代表的主流消费群体的成长,对于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认知度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虽然一批消费群体都在使用索尼的PSP游戏机,但新兴消费群体对于品牌的认知已经出现了专业化倾向和非盲目认知,日本品牌在彩电产品上的原有属性和标签,正在被逐步取代和消磨。
在笔者看来,最为关键的是,3D电视本身所具备的功能特点和技术优势,并不足以在未来更长时间内引领整个全球平板电视产业的升级转型。从产品属性来看,其只是在现有平板电视的硬件技术上,通过软件技术手段实现了画面从2D向3D的扩张,并非对现有平板电视的革命性更新技术。从市场层面来看,从2D向3D升级,并非全球视觉画面的创新性成果,早在100多年前,3D显示技术便已经出现,3D电影早在20世纪初也被拍摄出来,但直到今天,3D显示技术并未从专业应用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个中原因是复杂的。但广大社会受众能否接受并且习惯于这种显示技术带来的画面视觉感,仍然是个具大的未知数。
近年来,电视机作为家庭多媒体娱乐终端的职能定位已经非常突出,但无论是索尼,还是松下,现有推出的3D电视并非作为家庭娱乐终端,而只是个体娱乐的终端。特别是观看3D电视每人必须配戴一副眼睛的产品技术局限,也让习惯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电视娱乐节目的中国消费群体,从内心难以接受3D电视。
同时,3D电视作为一个终端显著的载体,从视觉效果来看,享受3D显示画面的关键环节在上游的电视电影的节目源。目前,中国尚无电视台播放3D画面的节目内容,同时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出现3D内容的碟片。更有一大隐性问题:索尼、松下们推动的蓝光碟机,与目前TCL、新科等企业推动的中国蓝光碟机并不相同。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在电视台无法输入3D节目内容时,消费者购买3D电视的同时,必须还要购买索尼的蓝光碟机,才能享受到3D碟片的视觉内容。这无疑在终端环节,增加了人们购买3D电视的成本支出。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索尼、松下们在极力向消费者营造3D电视带来的一种视觉享受和冲击力的同时,却将市场上的受众引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购买的3D电视便能享受到3D视觉画面的效果。实现上,我们不禁要问,带来视觉冲击力的3D内容有谁来提供、何时能方便而快捷的获得3D节目源、谁又将为用户购买了3D电视后的内容负责?这一系列问题,显然不是索尼、松下等终端制造商所能够解决的,中国现有的广电系统,以及文化内容审批体制,导致了电视、电影、游戏、音乐等节目内容从2D画面向3D画面的升级,显然不是中短期内所能解决,也不是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所能解决。
在没有3D节目内容支撑下的3D电视,无疑会变成家庭中一个尴尬的装饰品。而且人们还要为这个现在根本用不上的功能多掏出上千元。显然,索尼、松下们正在玩一场非常危机的游戏,先通过对未来前景的描绘,为市场和消费者营造一张立足于3D画面的视觉享受空间,却不告知这些3D内容还需要其它厂商来负责解决。这场游戏正如当前中国的一些房地商开发商们玩的拙劣游戏一般简单:从市中心到新建小区只要12分钟,但实现这一速度的轻轨政府才刚刚立项,何时完成有谁保障一定能在小区设站,都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负责。
笔者还注意到,在索尼、松下们发动的这场3D电视热潮的背后,还隐藏着日本消费电子企业多年来一贯采用的扩张思路:以技术概念在终端市场掀起产品关注度和市场需求热潮,然后再借助市场表象的繁荣需求建立起对其它同行的倒逼机制,最终在终端市场上造成对产品和技术认可的推崇的既定事实。但这些日资企业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推动3D电视在终端市场的迅速规模化上量,而在于借助3D电视的市场热潮,掌握3D画面的摄录设备、制作设备,甚至包括3D电影、电视、游戏等诸多内容源的主动权,从而牢牢把握3D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最终成为产业链的最大受益者。而最终其它彩电企业而沦为日资企业的资源搬运工。
眼下,以TCL、海信、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企业,正沿着互联网、LED两条路线图展开对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而对于索尼、松下们发动的这轮3D电视热潮,看似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战略陷阱
上一篇:3D零距离 索尼中国向公众展示首台3D电视[ 04-27 ]
下一篇:中国蓝光CBHD年底将推3D播放器[ 04-27 ]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