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产业发展初期鱼龙混杂 或面临夭折风险
SONY推出的3D电视
3D的热潮还在延续,但热卖电影《阿凡达》的奇迹能否在消费电子领域复制?
“制作好的3D画面是很困难的。”在参加完4月9日在深圳举行的3D高峰论坛后,索尼集团3DBD项目管理部门的部门长(兼任索尼3D战略办公室负责人)岛津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3D产业发展初期的鱼龙混杂已经让索尼感到了3D产业夭折的风险。
对于已经将自己的3D产业未来规模定在1兆日元的索尼来说,3D产品显然是其继Walkman、游戏平台PlayStation之后的又一战略性产业,为此索尼已经做好了建立3D完整产业链的准备。
按照岛津彰的介绍,目前索尼已经在包括3D影视内容、3D游戏机、3D投影机、3D摄像机、3D电视、3D蓝光播放器、3D笔记本电脑等产业链领域都完成了前期的技术和资金布局,而且建立了专门的3D技术中心。
此前索尼也试图通过蓝光技术来建立一个完整的蓝光产业链,如今3D技术的突然爆发让索尼将蓝光与3D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3D娱乐产业。
岛津彰告诉本报记者,“3D必须带给消费者震撼的效果,如果一些质量差的3D内容让消费者感受不到3D技术的冲击,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3D商业模式确立
3D技术并非最新的技术,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企业就开始研发3D技术,但是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商业模式的缺失让3D产业一度沉寂下去。
进入21世纪,在三星、三菱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带领下曾尝试进入3D家庭消费电子市场,同样由于3D内容的缺乏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于是消费电子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身上。
“目前3D产业链的所有企业都希望借助3D技术来打造全新的高附加值产业,这就是3D产业发展背后的商业驱动力。”岛津彰对记者表示,如今在3D显示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3D产业所需要的商业模式也在逐步确立。
根据岛津彰的介绍,从终端制造商来看,传统的彩电、碟机和游戏机厂商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承载3D技术的层次,而且在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都深陷价格战泥潭而出现了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高附加值的新技术产业很有必要,显然3D正是这个产业。
按照索尼的计划,索尼将在2010年夏天前推出系列3D产品系列,其电视、游戏平台、笔记本电脑以及蓝光DVD播放器将统一围绕3D理念构造。
显然对于在平板电视时代一直被动,已经掉到行业第三位的索尼来说,3D将是其重振威风的重要机会。
事实上,索尼在3D领域的确拥有着成功的资本。岛津彰告诉记者,如果从单项业务来看索尼的优势并不明显,比如说索尼影视娱乐在好莱坞只占20%的份额,而索尼电视的占有率也只有12%左右,但是从3D产业链的布局来看却很完整。
索尼现在不仅可以为数字电影院线提供4K的3D投影机,而且还拥有自己的蓝光3D编辑中心,甚至为电视台提供转换器等3D广播器材,此外在从数码相机到LED液晶电视在内的所有终端领域都有布局,其中包括通过固件升级来使PS3游戏平台植入3D游戏。
内容仍是短板
即便如此,索尼要想达到三年内打造总规模为一兆日元的3D娱乐产业,依然需要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
岛津彰表示,从3D电影发行商来看,已经确立的3D商业模式刺激了其投资的热情,传统院线为了挽救不断下降的票房市场,开始通过投资3D数字院线来让自己的票房提高1.5-2倍,而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球的3D荧幕数量将增加到1.4万块,而未来增长的重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非美国市场。
由于索尼等提供了成本更低的3D投影机和可回收的3D眼镜,以及数字院线拷贝成本的下降,让3D影院的投资比预期更强。此外对于游戏和动画片制作商来说,其原来的产业已使用了很多3D技术,因此其向3D游戏和3D动画片的切换并不需要太多的投资。
然而,从产业链的布局来看,目前依然存在滞后和短板的环节就是广播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
按照岛津彰的介绍,由于制作3D电视节目需要购买大量全新的3D摄像器材,而且传输3D节目还需要对现有的广播和宽带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在3D电视用户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这些运营商和电视台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