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博物馆
简介
柳州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类地方博物馆。位于广西柳州市广场。1958年底成立。该馆先后发掘一些古墓和柳江人化石、白莲洞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龙潭鲤鱼嘴古人类遗址和华南洞穴化石动物群。位于广西柳州市中心人民广场东侧,距桂林市150千米。是一座拥有现代化功能的文博院馆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柳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958年,原址在柳州市五一路6号,2003年7月搬迁到现址。建筑面积12872平方米,占地面积17316平方米,展厅面积5800平方米。历经数十年建设,已发展成为桂中地区文物保护、文物展示和文物研究中心。
该馆珍藏历代文物37100多件,主要包括古代青铜铁器、陶瓷器、玉器、书画、金银器、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木雕、石雕、碑刻、造像、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以壮、瑶、苗、侗族民族民俗文物较为突出,珍贵藏品有西周云雷纹青铜角形器、战国扁钟、汉代虎钮錞于、铜镜和铜鼓,以及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清“四王”、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书画等作品。基本陈列有《柳州历史文化陈列》 、 《柳州少数民族风情展》 、《古代青铜陈列》 、 《古代书画扇面陈列》 、 《古代陶瓷陈列》 ,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柳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
该馆建筑为古城阙样式,外墙采用花岩风暴石砌筑,典雅厚重。半圆玻璃幕墙象征壮族铜鼓,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外廊21面浮雕,寓意21世纪的柳州和2100年的厚重历史,浮雕画面反映柳州史前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
该馆馆藏文物5000多件(不含化石标本),其中以壮、瑶、苗、侗族民族民俗文物较突出。一级藏品20多件,以战国扁钟、汉代錞于、镜和铜鼓为珍贵。 《馆藏文物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以历代陶瓷、青铜铁器、书画、玉石、金银饰件、雕刻工艺品与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等为主要内容。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部分展出。该馆还举办过《柳州明代历史文物陈列》、 《壮苗瑶侗少数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等专题陈列和柳侯祠辅助陈列。
柳州博物馆-设施布局
柳州博物馆柳州博物馆一座拥有先进设施与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柳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柳侯公园西门出来,就看到位于广场东侧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的柳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柳州博物馆新馆该馆建筑为古城阙样式,外墙采用花岩风暴石砌筑,典雅厚重半圆玻璃幕墙象征壮族铜鼓(没有采用一般的七彩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外廊21面浮雕,寓意21世纪的柳州和2100年的厚重历史,浮雕画面反映柳州史前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细腻的雕凿与雄伟磅礴的楼体交相辉映。
东面5幅浮雕,图案为柳州博物馆馆藏的时大彬紫砂壶、西周角形器等镇馆之宝;南面6幅浮雕,主要展现刘三姐传歌、芦笙踩堂、斗马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精华;西面9幅,反映柳州的历史文化,有白莲洞人、柳宗元、明代八贤、辛亥义士刘古香等人物形象;北面1幅则是现代化的龙城新貌。
柳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在柳州市五一路6号,历经49年的建设,已逐步发展成为桂中地区文物保护、文物展示和文物研究的中心。柳州市政府在城市改造工程中,决定对博物馆进行迁建,总投资达五千多万元。于2003年7月市博搬迁到现址、解放北路37号,将原技术交流站的两栋建筑改建连为整体;成为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最为恢弘大气、最具历史韵味的博物馆。建筑面积12872平方米,占地面积26亩,展厅面积5800平方米;根据柳州博物馆当时馆藏文物3.6万件,分为4个主题的展览,分别为二楼“柳州历史文化”、“柳州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三楼“柳州古代青铜器”、“柳州古代书画”等。
柳博藏品来源有出土、捐赠、征集、文物店调拨、拣选等方式,这些反映柳州史前文明、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的藏品丰富,许多馆藏文物颇具地方特色,因其精美罕见而成为国之瑰宝。
由于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单勇教授(桂林),最终决定把2.8万件三叠纪、震旦纪时的古生物化石收藏品,悉数捐献给柳州博物馆(市政府奖励八百万元)。一批远古的“客人”入籍龙城,把许多远古的神秘留在柳州,为龙城平添了浓郁的史前文化韵味。
柳博正式开馆前,一楼增加了“古生物化石陈列”,这些古生物化石质地清晰,千姿百态,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一片化石就是一幅精美的艺术珍品,浏览这些古生物化石,就像是在翻阅一部地球生命演化史的百科全书。
1965年郭沫若为三江县程阳桥题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层高),眼前这座“龙潭风雨桥”,是侗族工匠根据三江良口乡和里村“人和桥”的式样,按照仿古钢筋混凝土廊桥式建筑以4:1的比例建成的,桥亭飞檐极具特色。现在走进柳州博物馆,听在“摆古”栏目做过节目的讲解员摆“古仔”。
柳州博物馆-馆藏精品
清·陈半丁山水扇面柳州博物馆--山水扇面
陈半丁(1887—1970)名年,字半丁,一作半痴,又字静山,静庐、环竹居士、晒翁。浙江绍兴人,长寓北京。精鉴赏,善篆刻,工诗善花卉、山水,尤擅花卉,融明清各名家花卉技法而独创一格。
《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
《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唐)柳宗元撰写,(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元末竹纸木刻本。线装金镶玉16册、29.7×17.8cm,原书23.5×17.8cm。字体为转体,字迹墨色稍淡,蓝色批点。多印本,字迹欠清晰。半业四周双边,乌丝栏。十三行、二十三字,小学双行同。黑口、双黑鱼尾。书口刻有书名,下刻页码。版本字体、纸页、印工等,有浓郁元末明初版刻风格。国家二级文物。
清·张熊设色花鸟扇面
张熊(1803—1886)字子祥,别号鸳鸯湖外史,嘉兴人,久居上海。工丹青,花卉纵逸、蔬果秀润,山水淡恬,书工行、隶,善篆刻。
清·虚谷竹子团扇
柳州博物馆
虚谷(1824—1869)本姓朱,名虚白,字怀,出家后名虚谷,号紫阳山民、倦鹤,擅画山水花卉,蔬果禽虫,运用干笔偏峰,冷峭新奇,别具一格。与任伯年、蒲作英、吴昌硕被后人称为“海上四家”。
近代·陈半丁山水折扇
陈半丁(1887—1970)名年,字半丁,一作半痴,又字静山,静庐、环竹居士、晒翁。浙江绍兴人,长寓北京。精鉴赏,善篆刻,工诗善花卉、山水,尤擅花卉,融明清各名家花卉技法而独创一格。
近代·齐白石墨虾扇面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
清·刘墉行书扇面
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香岩、日观峰道人、青原,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保,谥文清。书法初学赵松雪,中年以后,上溯魏、晋,独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动漫博物馆[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