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1.足球运动员
姓名 陈涛 出生日期 1985-3-11
身高 178cm
体重 75Kg
籍贯 辽宁鞍山
奥运会报名项目:足球
血型 O型
星座 双鱼
技术特点
任意球精准、盘带和传接球技术炉火纯青、突破能力强、前插意识出众。才华横溢的陈涛是国内最好的“中场艺术家 ”。
入选国足时间 2004年11月 国家队球衣号码 10
场上位置 前腰 影子前锋 中前卫 边前卫
代表国足出场次数 2次
国家队进球数 0个
效力俱乐部 上海申花
俱乐部号码 8
首次参加职业联赛 2003年
代表俱乐部队出场 60场
联赛进球数 28个
所获奖项
2004年度中超最佳新人
2002年,陈涛被沈阳金德从高丰文足校买入,2003年因为表现出色,他在联赛里成为金德队的主力。2004年,随着大批主力的出走,陈涛成为沈阳金德队的场上队长,也是当年中超各支球队当中最年轻的队长,因为联赛中的出色表现,当年年底他入选了阿里·汉执教的中国国家队,但是没有出场的纪录。陈涛一直是这支球队进攻当中的核心,他可以出任中前场的多个位置。他的个人技术比较全面,脚下的传控技术出色,是中青队在前场主要的攻击点。在主教练克劳琛的眼中,陈涛也是前场的核心人物。不足之处是陈涛的无球跑动不够。
2008代表中国男足国奥队参加北京奥运会,并助攻董方卓打入中国奥运会唯一进球。
2.革命烈士
简介陈涛(1920-1941),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民国9年(1920)生于安徽省霍丘县一个贫农家度,姐弟5人,她排行第二,自幼聪慧伶俐,因家庭贫困,只给她一人卜学。14岁时,由于她成绩优异,考入陆耿女子中学。一次,放学途中,见一女孩落水,她和同学刘斌下河奋力抢救,使女孩脱险。刘斌是她的挚友,其父母包办婚姻,要将其嫁给一地主少爷。她获悉后,对刘的父母婉转陈辞,指出包办婚姻的害处,一面鼓舞其坚强起来,在她支持下,刘斌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枷锁,踏上革命征途。
参加革命
国29(1940)5月,陈涛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响应中共中央开辟苏北(江苏省滨海县)抗日根据地的号召,参加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教导大队学习,后随八路军五纵队奔赴盐阜区,在阜宁县硕集区槁民运工作,不久,调任阜宁县二区(东坎一带)工委书记,在郭集(今陈涛乡,陈涛村)、王油坊一带,走村串户,宣传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活动,她不论到哪里,主动帮助群众家抬水、洗衣、做饭,和与地群众亲如一家人,大家都称她是八路军派来的好干部。
组织农救会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陈涛在王油坊组织农救会,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还组织了一支近30人的革命武装--青年队,武器不足,她发动地方开明士绅借枪、献枪,在士绅王慕韩带头献枪的影响下,经十余天的努力,计筹集步枪40多支,武装了青年队。
陈涛带领青年队出操、练武,唱抗日歌曲,学军事知识,上革命理论课,使青年队很快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士绅王慕韩也因此受感动,愿为抗日救国效力,经常赞扬陈涛文武全才。
在抗日形势迅猛发展中,玉油坊一带的反动地主,如坐针毡,对陈涛更加仇视,欲置死地而后快,一场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终于发生。
光荣牺牲
国30年(l941)9月4日深夜,戴滩的反动地主王慕昭勾结顽常备二旅中队长孟藩。带领100余人,向陈涛和青年队住地一一王崇岳家包抄过来,青年队内部的叛徒陈绍武、朱德清、徐荣打开大门,让顽军鱼贯而入,陈涛等奋起还击,困寡众悬殊,21岁的陈涛和张崇山队长等人,均光荣牺牲。党和政府为悼念陈涛将原糜滩区戴滩村改为陈涛村。今滨海县陈涛乡也因纪念陈涛烈士而命名。
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育工作者
陈涛 男 1966年4月生
1988年7月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1年7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年7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毕业,获文学硕士(社会工作)学位。
1995年7月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
1997年被评聘为副教授。
1998年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副主任。
2003年8月起担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
2006年12月起担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
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领域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讲授过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分析、社区概论、后现代社会工作等课程
主持和参与编写的理论专著和专业工具书籍近10部,撰写的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项目。公开出版物如:
《中国青少年政策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2月)、
《共青团工作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9月);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与模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1期)、
“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意识”(《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4期)、
“公民社会:专业社会工作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6期)、
“社会政策学:‘政策科学’之外的一种选择”(《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12月)、
“福利制度的基本模式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民政》2000年增刊)、
“中国青少年社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青年研究》2003年5月)、
Social Care and Voluntary Action in China (in Social Policy Reform in Socialist Market China: Scope for Lessons for and from Abroad, Ashgate:2002)
课题研究如:
《北京市中学生生存状态系列调查》、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与生涯发展研究》、
《北京市外来人口的生活:一个注重在“声音”的研究》、
《北京市老年院舍服务研究》、
《青少年福利服务体系研究》、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国家计划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需求研究》等
参与策划和组织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2000)等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