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
一个可行选择,因为活性炭可以去除饮用水中95%以上的微囊藻毒素。
多位专家还呼吁,加强对饮用水和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监测和安全评估。
俞顺章曾经作为惟一的中国专家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微囊藻毒素推荐安全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颁布的新版《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微囊藻毒素的限值与世界卫生组织完全相同:每升1微克。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国家标准《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这一国家标准由宋立荣博士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的研究人员起草。宋立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等检测技术和产品,也开始在国内得到应用。
在新版《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微囊藻毒素属于非常规检测指标,不能强制执行,因为“水质非常规指标选择由当地县级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确定”。
宋立荣博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具备利用酶联免疫方法快速筛查微囊藻毒素的条件。此外,许多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配备液相-质谱联用仪等仪器,而这些仪器可用于精确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
他说:“在水华暴发的季节,水质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微囊藻毒素监测的频率。”
然而,国内很多地区暂时还缺乏检测微囊藻毒素所需的技术和费用。南方周末记者在谢平的实验室看到了一台液相-质谱联用仪。这种设备可以用于测定微囊藻毒素,但价值通常在100多万人民币以上。
针对不少地区水产品中存在的微囊藻毒素,俞顺章则表示,首先需要搞清楚不同水域不同水产品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不能一棍子打死”。
“淡水水产品在西方国家水产品总量中所占比例很低,他们关注的多是微囊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对陆生动物如鸟类的影响”,谢平说,“而我国湖泊中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毒素含量都很高,水产品中毒素水平可能也很高,而且,我国淡水水产品在水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0%至50%,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
谢平建议:“我们应该像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那样,针对主要水产品建立起一套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在水体富营养的情况下,水产品有哪些种类或者有哪些季节是不安全的,然后将真实信息告诉公众。”
当然,公众不必因此对微囊藻毒素恐慌。宋立荣说,水华暴发也可能由一些不产毒的藻类引起,即使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较高,还可采取后续水处理等措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合乎新版国家标准。此外,对那些微囊藻毒素含量较高的水产品,也是在长期大量食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潜在的健康隐患。
并且,微量的蓝藻还可以治病,所以也不必太过恐慌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虎军 来源: 南方周末
多位专家还呼吁,加强对饮用水和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监测和安全评估。
俞顺章曾经作为惟一的中国专家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微囊藻毒素推荐安全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颁布的新版《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微囊藻毒素的限值与世界卫生组织完全相同:每升1微克。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国家标准《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这一国家标准由宋立荣博士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的研究人员起草。宋立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等检测技术和产品,也开始在国内得到应用。
在新版《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微囊藻毒素属于非常规检测指标,不能强制执行,因为“水质非常规指标选择由当地县级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确定”。
宋立荣博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具备利用酶联免疫方法快速筛查微囊藻毒素的条件。此外,许多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配备液相-质谱联用仪等仪器,而这些仪器可用于精确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
他说:“在水华暴发的季节,水质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微囊藻毒素监测的频率。”
然而,国内很多地区暂时还缺乏检测微囊藻毒素所需的技术和费用。南方周末记者在谢平的实验室看到了一台液相-质谱联用仪。这种设备可以用于测定微囊藻毒素,但价值通常在100多万人民币以上。
针对不少地区水产品中存在的微囊藻毒素,俞顺章则表示,首先需要搞清楚不同水域不同水产品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不能一棍子打死”。
“淡水水产品在西方国家水产品总量中所占比例很低,他们关注的多是微囊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对陆生动物如鸟类的影响”,谢平说,“而我国湖泊中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毒素含量都很高,水产品中毒素水平可能也很高,而且,我国淡水水产品在水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0%至50%,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
谢平建议:“我们应该像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那样,针对主要水产品建立起一套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在水体富营养的情况下,水产品有哪些种类或者有哪些季节是不安全的,然后将真实信息告诉公众。”
当然,公众不必因此对微囊藻毒素恐慌。宋立荣说,水华暴发也可能由一些不产毒的藻类引起,即使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较高,还可采取后续水处理等措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合乎新版国家标准。此外,对那些微囊藻毒素含量较高的水产品,也是在长期大量食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潜在的健康隐患。
并且,微量的蓝藻还可以治病,所以也不必太过恐慌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虎军 来源: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