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徐献瑜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计算机,他曾苦心地强记背诵过的一些函数值表当在瞬间被唾手可得,这也是他少年时代理想的实现。是年,徐与胡祖炽、吴文达、杨芙清等组建了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
  1956年3月10日至22日,苏联在莫斯科召开题为“计算技术发展之道路”的国际会议。徐献瑜作为中国派出的6人代表团(他们是闵乃大、胡世华、徐献瑜、吴几康、张效祥、林建祥)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苏期间,代表团参观了苏联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3CM,并会见了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及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列别捷夫院士和计算中心主任朵罗德尼钦院士等著名学者,开始了中国计算技术工作者的国际交往。徐详尽了解了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以及如何做机器翻译工作等。在赴列宁格勒大学参观时,他还考察了苏联高等院校计算数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1956年岁末,徐献瑜回到北京后立即投入了计算所筹备工作。第二年春天,待技术力量集中后,该所组建了三个研究室,第三研究室为计算数学室,徐任室主任。当时室内约有70余名青年科技人员,在徐和副主任张克明,研究员董铁宝、冯康的指导下,他们中的很多人,比如高庆狮、黄鸿慈、许卓群、仲萃豪、蒋尔雄、刘慎权、董韫美、李家楷、储钟武、张绮霞、谢铁柱等后来成为中国计算数学界的中坚力量。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徐献瑜 - 计算机方面贡献从1956至1959年的三个学年内,在计算所举办的第一、二、三届计算技术培训班上,徐献瑜为第一届的计算数学班主持“初等函数逼近”专题讨论会,为第二届的计算机班和第三届的计算数学班主讲程序设计。现在我国许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计算技术骨干大多出自这三期培训班。
  第三届培训班在徐的带领下,已自觉地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他们带着实际应用的题目上机实习,做了水坝应力、长江水文、建筑设计等计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献瑜带领这个训练班的70多名学员为超音速飞机的设计做出了贡献。当时正值1958年科技跃进之际,国防部门设计超音速飞机时遇到小展弦比宽机身组合的翼身干扰问题,当时还没有建成跨音速风洞,所以要估算超音速飞机气动力只能借助数值计算。军事工程学院罗时钧教授提出计算方案,黄敦教授画出了翼身图形,徐据此图形做出数学公式,然后指导学员们用电动计算机算了

一个月,得出了小展弦比宽机身机翼组合体的超音速干扰气动力,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1958年8月,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小型电子计算机——103机试制成功。1959年9月,104通用数字大型电子计算机开始运行。自那时起,徐与张克明、董铁宝、冯康率计算所三室人员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进行了大量实践,1959年一年即完成了82个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包括气象、测量、水坝、水文、公路、铁路、航运、建筑、桥梁、冶金、机械制造、石油、航空、原子能等各个领域。进入60年代,徐具体指导最优化、非线性方程求解和函数逼近几个研究组(当时这几个组并在一起为计算所三室六组)侧重于理论研究。他一贯要求大家密切注视国际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还和董铁宝组织并参加了美国1960年出版的《数字计算机上用的数学方法》中译本的翻译。这书对于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沿用多年。
  与此同时,徐献瑜仍担任北大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的职务,和董铁宝、胡祖炽一起组织教研室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并在课堂上向一届届的学生讲授程序设计。1962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徐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指导培养了十余名研究生和来自国防工业或地方科研部门的代培生。其中曾抗生、何新贵、史应光、谢深泉、张祥等现已成为计算数学和技术界知名的专家与教授。
  为创建中国的计算数学学科,徐献瑜在致力教学和以任务带动学科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始终关注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宣传和普及。1959年徐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介绍有关计算数学的进展,并主持座谈讨论。1960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数学会上徐作了有关计算数学事业和培养新生力量的报告。会后徐与华罗庚被邀至杭州讲学。1961年在汕头第二届全国计算机会议上,针对当时有些单位热衷大机器、忽视小机器的倾向,由董铁宝先生首创,徐献瑜与张克明、赵访熊、冯康等提出“小机器可以做大题目”的主张,事后小机器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1963年南京大学也制成了103小型电子计算机,高教部在该校召开高等院校计算数学报告会,徐与赵访熊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8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