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颖
个人简介
庄文颖, 女,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北京。1975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获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菌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现任国际菌物协会执委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生物多样性”副主编、《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国际刊物《Fungal Diversity》、《Mycotaxon》和《Phytotaxa》编委。长期从事真菌多样性及子囊菌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完成3个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发现真菌新分类单元182个,在《中国真菌总汇》记载的301种盘菌基础上,使我国该类群记录增加一倍。是首位参与国际权威工具书DICTIONARY OF THE FUNGI的中国籍学者。以其名字命名了一个盘菌新属Wenyingia。率先提出基于整合生物学的盘菌系统分类思路,应用于柔膜菌目等类群的研究,建立了更加趋于自然的科、属概念和系统学关系。首次提出并建立rRNA二级结构亚单位二次编码的新方法,用二级结构序列作为进化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了我国区域性真菌多样性综合研究计划,推动了我国该学科的发展。
工作经历:
1975-1978年 山西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教师1981-1983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 研究实习员,助研
1983-1985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 访问学者
1988-1990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助研,副研
1990-1991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 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1-1993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副研
1993年-现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学历变化
1973-1975年 山西农学院 学生,毕业1978-1981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5-1988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研究内容
1. 以我国热带和西北地区为主,进行广泛的子囊菌资源调查与收集,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2. 盘菌、生赤壳科和丛赤壳科核菌、座囊菌目腔菌的系统分类学研究,以及《中国真菌志》盘菌部分卷册的编研;
3.将传统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探讨子囊菌部分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在我国西北、河南、湖北、台湾、浙江、福建、云南、海南等地进行野外资源考察,采集了大量子囊菌各类群的标本,对部分材料进行分离培养。对新采集的材料以及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的馆藏材料进行分类学研究并按照现代分类观点进行的清理和订正,更新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子囊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用ITS1-5.8S-ITS2、28S rDNA部分序列、18S rDNA、钙调蛋白基因等核酸序列分析以及18S rDNA二级结构序列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柔膜菌目具有相似解剖结构的部分类群之间、侧盘菌属种间、火丝菌科属间、青霉属部分种间、丛赤壳科以及子囊菌大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将分子系统学和传统的形态解剖学方法相结合,对用于分类的特征以及现行的分类系统进行评价。
承担项目
近年来,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热带高等真菌资源、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综合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微生物资源、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真菌志-晶杯菌科、肉杯菌科、肉盘菌科》、《中国真菌志-火丝菌科》编研)、面上项目(膜盘菌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国丛赤壳科和生赤壳科资源与分类研究等)以及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中国真菌志-赤壳科、生赤壳科》编研)。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132篇,其中97篇发表在SCI收录刊中;主编专著4部,参与9部著作章节的撰写,包括应邀参加国际权威工具书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第九版的编写,对盘菌的研究成为本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工作,分类依据的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已发表新属9个、新种152个、新种下分类单元18个,报道中国新记录257种。与项目组其他同志合作,出版英文著作2册:Fungi of Northwestern China(中国西北地区菌物),汇总我国西北地区已知菌物759属的3887种;Higher fungi of Tropical China(中国热带高等真菌),汇总我国热带地区已知菌物1192属的5056种。显著提高了对我国真菌物种多样性物的认识,为深入进行真菌系统演化研究创造了条件。
研究队伍
已毕业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生2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名。研究生
王 龙 Long Wang 01-05
农 业 Ye Nong 02-05
刘超洋 Cao-yang Liu 03-06
李文英 Wen-ying Li 04-08
罗 晶 Jing Luo 05-08
代表性论文
1.Zhuang, W.-Y. (2001) Genera of the Helotiales, Leotiales, and Pezizales. In Kirk, P.M., P.F. Cannon, J.C. DAVID & J.A. Stalpers (eds.) 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ed. 9). 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pp. 1-655. 2.Zhang, Y.-h. & W.-y. Zhuang* (200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some members in the genus Hymenoscyphus (Ascomycetes, Helotiales). Nova Hedwigia 78: 475-484.
庄文颖 (主编) (2004) 《中国真菌志 第二十一卷 晶杯菌科、肉杯菌科、肉盘菌科》。科学出版社。北京。192页,36图版。
3.Zhuang W.-y. (2005) Re-dispositions of specimens filed under Lachnea on deposit in HMAS. Fung. Divers. 18: 211-224.
4.Nong, Y. & W.-y. Zhuang* (2005) Preliminary survey of Bionectriaceae and Nectriaceae (Hypocreales) from Jigongshan, China. Fung. Divers. 19: 95-107.
5.Zhuang, W.-Y. (ed.)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