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搜维尔虚拟现实超市! ,新用户?[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史绍熙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79 次 字号:
,(4):404—408.
  30 史绍熙,赵奎翰,叶枫.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特性与燃烧过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7,(1):1—12.
  31 Shi Shaoxi,Su Wanhua.A thermodynamic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the indicator diagram of I.C.engines.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1989,(3):347—353.Allerton Press,Inc.1989.
  32 Shi Shaoxi,et al.Experimental in 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fuel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chamber wall confinement on spray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ant volume bomb.proc.19th CIMAC,1991.


2.教育专家

  191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常州中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
  1966年,“文革”祸起,史绍熙屡遭冲击,身心备受摧残。十年浩劫,使省常中满目疮痍,传统丧失。1978年4月27日,受市教育局指派,史绍熙作为组长带领工作组进驻常州市第十二中学(即省常中),搞整顿工作。此时,鉴于史绍熙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江苏省教育厅决定调任他为江苏省教育学院院长。中共常州市委领导和省常中的广大教师、校友、学生家长都竭力要求他留下来。史绍熙回忆起不久前的1977年11月30日,市委宣传部在文化宫召开的批判“两个估计”大会上,他作了《砸烂精神枷锁,搞好教育革命》的批判发言。按照惯例,批判大会是不鼓掌的,但当史绍熙一走上讲台,全场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在发言中大讲解放后17年中广大教师的贡献,大讲省常中教育质量。他的讲话多次被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打断。这充分反映了市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史绍熙的无限信任和期待。史绍熙为了去留问题,特意到南京大学广泛地听取校友们的意见。校友们众口一辞地请求史校长重返省常中,再振母校。史绍熙校长想到日本等国注重基础教育,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经验,于是决心放弃个人职务、地位升迁的难得机会,留下来重振省常中。 史绍熙在工作中富有独创精神。1982年1月,史绍熙撰写《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文章阐述了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崭新教育思想。许多报纸和刊物先后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摘要播放该文有关论点和作者介绍,在中学教育界引起强烈反映,而且在高教界也产生了极其深该的影响。
  1984年9月,《史绍熙教育文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1989年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十周年首次组织的全国优秀论著评奖中,被评为全国四部优秀论著之一。
  1990年11月,“史绍熙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常州召开,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学者、教授130余人参加,发表论文52篇,盛况空前。省教委领导与会,并在讲话中赞扬史绍熙是全省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刘佛年称史绍熙教育思想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绍熙在1956年就被教育部授予中学一级校长,享受13级干部和副教授待遇。他先后12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劳模、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1985年,年届古稀的史绍熙校长因担任常州市政协专职副主席而离开了省常中。他在省常中的四十年是不平凡的四十年,他为第二故乡——常州市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了最宝贵的年华和全部精力,成就了名校长的风范,成长为中国二十世纪优秀的著名教育家之一。史绍熙几十年如一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不知疲倦,将他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与科研事业。年逾古稀时,仍耳聪目明,身体矫健,在科学上的追求与进取精神不减。同时,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导师,他更加重视新生力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除自带博士研究生外,还依旧担负着我国内燃机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燃烧学重点实验室的具体领导工作。 他在工作中素以严谨著称。他严于律己,每日黎明即起,5点开始工作。一天工作10小时,不分寒暑,生活异常规律。他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对所提出的理论无一不经大量的试验反复验证;对发表的每篇论文总要反复推敲并逐一核对数据。他崇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勤奋与探求;主张言必行,行必果,恪守信义,并以此为表率,影响他人。他注重教书育人,善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思想和能力的培养,鼓励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放手科学实践与探索,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监督和最后成果的审查却十分严格。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他的学生逐字逐句批改论文,而且对求教者无不热诚以待,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不仅对已严格,对人亦严。他对不应有的差错从不姑息,批评起来常常不留情面,但却不记旧恶,不结私怨,往往在批评之后接踵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他以严治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为国家造就了众多有用人才。他的许多学生已分别在各自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岗位上担负了重要职务,在学术上作出了贡献。 在省常中百年历史上,史绍熙是任期最长、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经风沐雨,声誉卓著,被陆定一誉为“中教专家”的一位校长。


“两个史绍熙”

  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和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是孪生兄弟,常州中学的史绍熙是哥哥,天津大学的史绍熙是弟弟,原名史绍华。一对孪生兄弟,后来为何姓名也一模一样呢?这里有个很有趣的故事。
  绍熙、绍华兄弟俩聪颖好学,读小学时头两名都让他们包了。只是家中经济困难,供不起他们上中学。小学校长和邻村的一名秀才再三给家长讲,不能让这样聪明的孩子失学。家里这才勉强答应送一个去上中学。懂事的哥哥让弟弟去考中学,自己到溧阳的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绍华考上了宜兴中学,小学校长又让他报考更有名的无锡中学,只是,报考必须的小学文凭被留在了宜兴中学。哥哥一心成全弟弟,又让他用自己的文凭报考无锡中学。绍华考取了,从此改名绍熙。 两个史绍熙,一个长期在常州中学担任校长,成为我国著名的中等教育专家。一个在天津大学担任校长,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一南一北,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 两个史绍熙,也闹了不少有趣的事。1960年,哥哥史绍熙和弟弟史绍熙同时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会议工作人员看到两名代表,相同的姓名,相同的籍贯,以为工作中出了差错,后来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会上,哥哥史绍熙被选入主席团,有趣的是,河北省和江苏省都认定主席团的史绍熙是自己的,连记者也弄错了,赶着去采访天津大学的史绍熙,后来才知道有两位史绍熙,还是孪生兄弟。《文汇报》记者赶写了一篇大会花絮,一时,两个史绍熙成了大会代表的话题。 1987年,省常中八十周年校庆。天津大学的史绍熙正在无锡主持会议,为了参加校庆,特意安排会议休会一天,让代表在无锡游览。11月15日,老校长史绍熙和1935届校友史绍熙共同为校史馆开馆剪彩。后来,有一位外地参观者看了两人坐在主席台上的照片说明,对学校陪同人员讲,照片说明写错了,有两个史绍熙。陪同人员作了说明,还自豪地加上一句
共6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