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宝琮
教学方法,特别是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路。他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把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讲得透彻生动,饶有风趣,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学业上,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给人一种严厉感。对于好的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以至好的解题方法,他必在课堂上予以表扬;而对学习敷衍,作业马虎,甚而文字不顺,写错别字等,也决不留情,予以纠正,有时还用尖锐的措词,当众进行批评。但学生们都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他的严厉决不是为了自己,而正是为了学生的将来。在平常与学生接触中,他却又平易近人,有说有笑,谈古论今,妙趣横生,使学生对他怀有浓郁的亲切感。这种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1956年以后,钱宝琮调入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科学史研究,同时又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关怀和指导后学是满腔热情的和不遗余力的。他不仅乐于解答青年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培养青年人,他甚至常常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或已构思成熟的题目和主要想法,有意识地拿出来,让后生晚辈去作文章,借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他虽是名重一时的学术权威,但从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青年人,相反地,却鼓励青年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学术争论,要尊重前人又要有新的贡献。他认为:“在学术上并不存在青年人、老年人的关系,应该展开争论。如果什么都听老年人的,那么就会一代不如一代。老年人也不应该以长者自居,不肯听取青年人的意见。当然,老先生可能有些经验,这是应该尊重的。”
钱宝琮是运用现代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数学遗产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的杰出学者,也是率先在大专院校开展数学史教育的先驱。早在20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他就编写出《中国算学史讲义》并出版了油印本,为学生们开设了数学史课程。抗日战争前和浙江大学西迁时,在杭州、贵州贵阳、湖南衡山等地,他又多次参加中学教员讲习班讲授数学史。在50年代初和中期,为了配合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适应向科学进军的需要,他除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宣传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文章以外,还定期从杭州浙江大学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去讲中国数学史,并为杭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开设了数学史课;到北京以后,又为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中国数学史讲座。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数学史话》,主要就是根据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
钱宝琮长期在大学和研究部门工作,但他一直十分关心中学的数学教育,并提出数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中学数学教师服务。中学数学教师要教好学生,当然需要数学教学法,同时也应该知道数学发展史,例如要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是如何从实践中来的,这些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过程等等。显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将数学课讲得更加生动,清晰和透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他认为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数学史课,但因为现在没人教,也没有好的参考书,所以还开不成。因此,他提出要编写一部世界数学史,把重点放在初等数学的发展史方面,主要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的教材的来源,以供中学数学教师参考。后来,他亲自编写出《算术史》,又组织青年数学史工作者编写出《代数学史》和《几何学史》。但遗憾的是,这几部书稿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正式出版。
中国数学史是一个重要的和很有特色的研究领域。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是相当活跃的,数学史研究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许多高等院校及各个领域专职的或业余的数学史工作者,在钱宝琮等前辈数学史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又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还编写出适应于各种需要的数学史专著和教材,使数学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1992年8月在北京,国际数学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举行了《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以纪念这两位著名数学史家的杰出贡献。
简历
1892年5月29日 生于浙江省嘉兴府嘉兴县(今嘉兴市)。
1908—1911年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获理科学士学位。
19121925年 任上海南洋公学(后为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员,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和数学教员,兼代土木工科主任。
1925—1927年 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7—1928年 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28—1956年 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其间曾任数学系主任,又曾兼任湖南蓝田师范学院数学系代理主任。
1956—1974年 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一级研究员,《科学史集刊》主编。
1974年1月5日 逝世于苏州。
主要论著
1 钱宝琼.古算考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再版).
2 钱宝琮.中国算学史(上卷).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六),1932.
3 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4 钱宝琮等.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5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
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钱宝琼科学史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 钱宝琮等.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8 钱宝琮.百衲本宋书历志校勘记.文澜学报,1936,2(1):1—14.
9 钱宝琮.曾纪鸿圆率考真图解评述.数学杂志,1939,2(1):102—109.
10 钱宝琮.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1947(45):1—5.(修订稿收入华夏图书出版公司《现代学术文化概论》,1948.)
11 钱宝琮.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科学史集刊,1958(1):86—87.
12 钱宝琮.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3 钱宝琮,杜石然.试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逻辑思想.光明日报,1961年5月29日。
14 钱宝琮.有关《测圆海镜》的几个问题.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15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钱宝琮诗词.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在学业上,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给人一种严厉感。对于好的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以至好的解题方法,他必在课堂上予以表扬;而对学习敷衍,作业马虎,甚而文字不顺,写错别字等,也决不留情,予以纠正,有时还用尖锐的措词,当众进行批评。但学生们都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他的严厉决不是为了自己,而正是为了学生的将来。在平常与学生接触中,他却又平易近人,有说有笑,谈古论今,妙趣横生,使学生对他怀有浓郁的亲切感。这种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1956年以后,钱宝琮调入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科学史研究,同时又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关怀和指导后学是满腔热情的和不遗余力的。他不仅乐于解答青年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培养青年人,他甚至常常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或已构思成熟的题目和主要想法,有意识地拿出来,让后生晚辈去作文章,借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他虽是名重一时的学术权威,但从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青年人,相反地,却鼓励青年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学术争论,要尊重前人又要有新的贡献。他认为:“在学术上并不存在青年人、老年人的关系,应该展开争论。如果什么都听老年人的,那么就会一代不如一代。老年人也不应该以长者自居,不肯听取青年人的意见。当然,老先生可能有些经验,这是应该尊重的。”
钱宝琮是运用现代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数学遗产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的杰出学者,也是率先在大专院校开展数学史教育的先驱。早在20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他就编写出《中国算学史讲义》并出版了油印本,为学生们开设了数学史课程。抗日战争前和浙江大学西迁时,在杭州、贵州贵阳、湖南衡山等地,他又多次参加中学教员讲习班讲授数学史。在50年代初和中期,为了配合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适应向科学进军的需要,他除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宣传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文章以外,还定期从杭州浙江大学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去讲中国数学史,并为杭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开设了数学史课;到北京以后,又为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中国数学史讲座。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数学史话》,主要就是根据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
钱宝琮长期在大学和研究部门工作,但他一直十分关心中学的数学教育,并提出数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中学数学教师服务。中学数学教师要教好学生,当然需要数学教学法,同时也应该知道数学发展史,例如要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是如何从实践中来的,这些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过程等等。显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将数学课讲得更加生动,清晰和透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他认为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数学史课,但因为现在没人教,也没有好的参考书,所以还开不成。因此,他提出要编写一部世界数学史,把重点放在初等数学的发展史方面,主要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的教材的来源,以供中学数学教师参考。后来,他亲自编写出《算术史》,又组织青年数学史工作者编写出《代数学史》和《几何学史》。但遗憾的是,这几部书稿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正式出版。
中国数学史是一个重要的和很有特色的研究领域。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是相当活跃的,数学史研究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许多高等院校及各个领域专职的或业余的数学史工作者,在钱宝琮等前辈数学史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又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还编写出适应于各种需要的数学史专著和教材,使数学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1992年8月在北京,国际数学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举行了《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以纪念这两位著名数学史家的杰出贡献。
简历
1892年5月29日 生于浙江省嘉兴府嘉兴县(今嘉兴市)。
1908—1911年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获理科学士学位。
19121925年 任上海南洋公学(后为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员,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和数学教员,兼代土木工科主任。
1925—1927年 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7—1928年 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28—1956年 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其间曾任数学系主任,又曾兼任湖南蓝田师范学院数学系代理主任。
1956—1974年 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一级研究员,《科学史集刊》主编。
1974年1月5日 逝世于苏州。
主要论著
1 钱宝琼.古算考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再版).
2 钱宝琮.中国算学史(上卷).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六),1932.
3 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4 钱宝琮等.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5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
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钱宝琼科学史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 钱宝琮等.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8 钱宝琮.百衲本宋书历志校勘记.文澜学报,1936,2(1):1—14.
9 钱宝琮.曾纪鸿圆率考真图解评述.数学杂志,1939,2(1):102—109.
10 钱宝琮.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1947(45):1—5.(修订稿收入华夏图书出版公司《现代学术文化概论》,1948.)
11 钱宝琮.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科学史集刊,1958(1):86—87.
12 钱宝琮.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3 钱宝琮,杜石然.试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逻辑思想.光明日报,1961年5月29日。
14 钱宝琮.有关《测圆海镜》的几个问题.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15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钱宝琮诗词.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