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水稻植株,实验证明转基因水稻在温室条件下对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条病菌的抵抗能力增强,并表现其遗传稳定性。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转基因棉花,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3、转基因植物反应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表达载体应用于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用该方法大规模表达口蹄疫病毒表面抗原多肽,制备高效,安全,廉价的重组口蹄疫疫苗。该研究利用自建的TMV本地株系基因组cDNA突变体库,在外源肽的表达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已获得能融合表达长达31肽的各种口蹄疫病毒表面抗原肽的重组TMV。重组病毒具有稳定的系统感染能力,每克烟草鲜叶中可得到1毫克以上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并且找到了简单有效的从烟草中大规模纯化病毒蛋白工艺路线及重组疫苗的配制技术。
4、转基因植物品质改良
浙江省农科院在国际上首次从光合产物分配的角度,提出了利用反义PEP基因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技术路线,据此构建了反义PEP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途径,将反义PEP基因导入油菜基因组,相继获得了多批反义PEP基因油菜植株。育成的"超油一号"含油量达47.4%,"超油二号"含油量高达52.82%,含油量均比传统品种提高25%以上,成为目前国际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打破了我国长江流域油菜含油量在37%~43%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我国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突破。
扬州大学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分离并克隆了与水稻种子中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淀粉分支酶Sbe1、淀粉分支酶Sbe3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以及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启动子元件Gt1、GluB-1、RP5和RAG1。构建了可转化水稻的、含有义或反义淀粉合成酶和高赖氨酸含量蛋白(LRP)基因等的工程载体,通过转化获得了含不同品质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800余株。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鉴定。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转基因棉花,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3、转基因植物反应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表达载体应用于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用该方法大规模表达口蹄疫病毒表面抗原多肽,制备高效,安全,廉价的重组口蹄疫疫苗。该研究利用自建的TMV本地株系基因组cDNA突变体库,在外源肽的表达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已获得能融合表达长达31肽的各种口蹄疫病毒表面抗原肽的重组TMV。重组病毒具有稳定的系统感染能力,每克烟草鲜叶中可得到1毫克以上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并且找到了简单有效的从烟草中大规模纯化病毒蛋白工艺路线及重组疫苗的配制技术。
4、转基因植物品质改良
浙江省农科院在国际上首次从光合产物分配的角度,提出了利用反义PEP基因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技术路线,据此构建了反义PEP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途径,将反义PEP基因导入油菜基因组,相继获得了多批反义PEP基因油菜植株。育成的"超油一号"含油量达47.4%,"超油二号"含油量高达52.82%,含油量均比传统品种提高25%以上,成为目前国际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打破了我国长江流域油菜含油量在37%~43%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我国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突破。
扬州大学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分离并克隆了与水稻种子中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淀粉分支酶Sbe1、淀粉分支酶Sbe3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以及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启动子元件Gt1、GluB-1、RP5和RAG1。构建了可转化水稻的、含有义或反义淀粉合成酶和高赖氨酸含量蛋白(LRP)基因等的工程载体,通过转化获得了含不同品质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800余株。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