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
1.段毅
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完成了包括国家973、国家攻关、国家基金、甘肃省基金、所长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重中之重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等41佘项科研项目,其中25项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23篇,其中31篇文章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合著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成果中多项获国家及部门奖励,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者)。获甘肃省地质学会授予的“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128)首席科学家;为《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担任《天然气地球科学》副主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甘肃省地质学会会员,甘肃省石油学会理事,甘肃省石油学会地球化学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矿物岩石理事。
负责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被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大陆河流相油藏形成机制与高效开发研究”研究成果被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柴达木盆地低成熟油气成因及成藏机制” 研究成果被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陇东马岭-演武地区滚动扩边潜力研究”研究成果被甘肃省庆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成果主要有:
1.油气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研究:主要对我国西部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民和及四川等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和烃源岩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了这些盆地的油气成因问题,并在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未-低成熟沉积有机质成烃演化机制与油气潜力;西部典型沉积盆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碳酸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岩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的成烃作用及原油特征;大陆河流相油气成藏规律;储层致密史与成藏机制;煤层气形成的热动力学机制;油气运聚机理等油气成因方面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西部诸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对油气形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沼泽和海洋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我国南沙海洋沉降颗粒物质、海底沉积物和甘南沼泽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阐明了这些地区有机质来源和有机质分布、聚集、保存、早期演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与气候,沉积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发现现代海洋中大陆坡最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保存,提出了控制有机质含量和性质的生物生态区系新概念,建立了海洋沉积环境中有机质性质判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埋藏早期化的新模式。利用有机碳同位素和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探讨了该区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问题,该成果不仅为南沙海区环境资源调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而且充实和发展了现代有机地球化学,并为海相和陆相油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生物标志化合物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综合研究了生物合成过程中脂类化合物同位素分馏;系统研究了现代沼泽和海洋沉积物中单个正构炕经、脂肪酸、脂肪醇和甾醇化合物碳氢同位素组成及成岩变化,首次从碳氢同位素方面阐明了这些化合物的成因,并且提出了低碳数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可以来自细菌的新认识,修正了以往的观点,这为生物标志化合物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这一新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兰州市大气飘尘的有机质通量、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及组成和分布特征,阐明了兰州市大气飘尘中污染有机质来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污染有机质主要起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部分来自微生物和现代高等植物,指出了这些来源的污染有机质地区分布差异,这对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控制治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5.金属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西成铅铸矿田毕家山铅铸矿及其围岩中有机质性质,有机质来源和成熟度,进而阐明了有机质丰度与矿床金属元素含量、有机质演化与矿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成矿溶液的成因, 成矿溶液的来源, 成矿溶液的运移方式和矿床形成的环境,提出了矿床有机成矿的新观点, 这为矿田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代表性论著
论文
1. Yi Duan, Chuanyuan Wang, Chaoyang Zheng, Baoxiang Wu, Guodong Zheng. Geochemical study of crude oils from Xifeng oilfield of Ordos basin, Chin. J.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8,31(4-6):341-356
2. Wang Chuanyuan,Du Jianguo,Duan Yi,Xie Hongsen,Chen Guojun,Wang Wanchun.Evol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romatic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deep lithospher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 50(10):1488-1494.
3. Duan Yi, Chaoyang Zheng, Zhiping Wang, Wu Baoxiang, Chuanyuan Wang, Zhang Hui, Xiaobao Zhang, Yaorong Qian, Guodong Zheng.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crude oils from Qaida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J. Petrol. Geol., 2006, 29(2):175-188.
4. Duan Yi, Wu Baoxiang, Zheng Chaoyang, Chuanyuan Wang. Studies on Thermal Simul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albed Ga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40-44.
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研究员
段毅研究员近照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任兰州大学客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KZCX3—SW-128)首席科学家。1990年去日本进行学术交流;2002年去俄罗斯访问和科学考察;2004年去美国访问和科学考察;2007年去英国访问和学术交流。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完成了包括国家973、国家攻关、国家基金、甘肃省基金、所长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重中之重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等41佘项科研项目,其中25项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23篇,其中31篇文章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合著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成果中多项获国家及部门奖励,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者)。获甘肃省地质学会授予的“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128)首席科学家;为《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担任《天然气地球科学》副主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甘肃省地质学会会员,甘肃省石油学会理事,甘肃省石油学会地球化学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矿物岩石理事。
负责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被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大陆河流相油藏形成机制与高效开发研究”研究成果被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柴达木盆地低成熟油气成因及成藏机制” 研究成果被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领先水平”、负责的项目“陇东马岭-演武地区滚动扩边潜力研究”研究成果被甘肃省庆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为“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成果主要有:
1.油气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研究:主要对我国西部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民和及四川等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和烃源岩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了这些盆地的油气成因问题,并在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未-低成熟沉积有机质成烃演化机制与油气潜力;西部典型沉积盆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碳酸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岩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的成烃作用及原油特征;大陆河流相油气成藏规律;储层致密史与成藏机制;煤层气形成的热动力学机制;油气运聚机理等油气成因方面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西部诸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对油气形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沼泽和海洋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我国南沙海洋沉降颗粒物质、海底沉积物和甘南沼泽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阐明了这些地区有机质来源和有机质分布、聚集、保存、早期演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与气候,沉积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发现现代海洋中大陆坡最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保存,提出了控制有机质含量和性质的生物生态区系新概念,建立了海洋沉积环境中有机质性质判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埋藏早期化的新模式。利用有机碳同位素和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探讨了该区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问题,该成果不仅为南沙海区环境资源调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而且充实和发展了现代有机地球化学,并为海相和陆相油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生物标志化合物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综合研究了生物合成过程中脂类化合物同位素分馏;系统研究了现代沼泽和海洋沉积物中单个正构炕经、脂肪酸、脂肪醇和甾醇化合物碳氢同位素组成及成岩变化,首次从碳氢同位素方面阐明了这些化合物的成因,并且提出了低碳数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可以来自细菌的新认识,修正了以往的观点,这为生物标志化合物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这一新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兰州市大气飘尘的有机质通量、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及组成和分布特征,阐明了兰州市大气飘尘中污染有机质来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污染有机质主要起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部分来自微生物和现代高等植物,指出了这些来源的污染有机质地区分布差异,这对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控制治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5.金属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西成铅铸矿田毕家山铅铸矿及其围岩中有机质性质,有机质来源和成熟度,进而阐明了有机质丰度与矿床金属元素含量、有机质演化与矿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成矿溶液的成因, 成矿溶液的来源, 成矿溶液的运移方式和矿床形成的环境,提出了矿床有机成矿的新观点, 这为矿田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代表性论著
论文
1. Yi Duan, Chuanyuan Wang, Chaoyang Zheng, Baoxiang Wu, Guodong Zheng. Geochemical study of crude oils from Xifeng oilfield of Ordos basin, Chin. J.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8,31(4-6):341-356
2. Wang Chuanyuan,Du Jianguo,Duan Yi,Xie Hongsen,Chen Guojun,Wang Wanchun.Evol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romatic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deep lithospher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 50(10):1488-1494.
3. Duan Yi, Chaoyang Zheng, Zhiping Wang, Wu Baoxiang, Chuanyuan Wang, Zhang Hui, Xiaobao Zhang, Yaorong Qian, Guodong Zheng.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crude oils from Qaida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J. Petrol. Geol., 2006, 29(2):175-188.
4. Duan Yi, Wu Baoxiang, Zheng Chaoyang, Chuanyuan Wang. Studies on Thermal Simul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albed Ga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