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姜景山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姜景山 (1932.2.8—)微波遥感及航天应用工程科学专家。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1962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乌里亚诺夫电工学院,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从事微波遥感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CO-SPAR中国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是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建立和发展我国微波遥感技术及理论体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合作主持了遥感工程专项,建立了遥感技术基础设施,推动了其应用。自1986年起,系统的研究了我国遥感监测自然灾害技术系统,提出并建立的自然灾害实时监测的遥感信息“机—星—地”实时传输系统成为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曾列为“八五”科技攻关十大世界领先成果之一。他的这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部委特等、一等奖。
  在我国率先进行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发展工作。1991年出任我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技术论证组副组长,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兼“神州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主任设计师,在该系统中首次采用多模态机制,首次实现笔形波束散射计海洋风场测量新机理。该系统2002年12月发射成功,在轨期间系统工作正常,获取了大量有效数据 ,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国微波遥感卫星的发展。获“国家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章和首届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培养了多名科技骨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了专著。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姓名: 姜景山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360208
  民族: 朝鲜族
  毕业院校: 北京俄语学院
  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所长
  国籍: 中国
  个人简介:
  中国微波遥感倡导者之一。率先提出并实现用遥感、通信等技术建立对自然灾害实进监测系统,首次提出并实现全天候实时环境检测系统。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架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长期从事、领导火箭、卫星测控研究,主持重大课题研究、任工程总师等职。发表专著、论文70余篇,获各种奖励15项。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
  工作简历:
  199205-,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所长
  196205-198107,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组长;室主任
  198108-198310,美国堪萨斯大学,客座副教授
  198311-199204,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室主任
  199205-,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主任
  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
  199302-,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199204-,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199310-,荷兰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专业领域:
  微波遥感 ; 空间技术
  研究成就:
  196205-198401,探空火箭、卫星测控系统研究,主持
  197408-198310,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
  198501-199012,高空机载遥感系统研究,主持
  198604-,灾害的遥感监测系统研究,主持
  获奖:
  19871992,防汛遥感实用系统,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19861990,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
  19731981,试验通信卫星及微波测控系统,,科学技术成果奖
  197809,微波摄象,国防科情报所,
  成果(站内)
  1、ZHG-1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


姜景山--中国微波遥感权威

  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制造。一九七○年,著手开发研究有关微波摄像的关键问题,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这项尖端科学的科学家。他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微波遥感技术的创始人R·K穆尔教授合作,共同提出“遥感地物微波介电性现场测量方法”的新原理。该原理的发现,在世界微波遥感技术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国家「八六三计划」十周年总结时,姜景山的科研成果被列为国际领先的十大技术成果之一,受到表彰。作为朝鲜族的第一位科学家,神舟四号主载荷的主任设计师就是姜景山。
  母亲给了一笔精神财富
  姜景山五岁时,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母亲李金丹要抚养五个儿女,生活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像的。在这个伟大的女性心目中,却只有一个「饿死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的理念。她白天去给日本人筛碎石子,晚上回家推磨磨豆子做豆腐,清早起来担著豆腐沿街叫买……姜景山院士回忆逝去的童年时,不无感慨地说:「我有一个优秀的母亲,她具有朝鲜族女性那种勤劳、刚正、纯朴的气质,她给了我一笔精神财富,以昂扬的斗志,战胜一切困难,对未来拥有一个美好的信念和追求!
  一九五二年七月,姜景山初中毕业了。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后,和其他两个学生一起,被推荐到吉林高中去念书。因为多种复杂原因,又辗转几千里来到北京就读。
  中国从一九五○年开始派遣学生前往苏联留学。姜景山参加了选拔留苏学生的全国统一考试。最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北京俄语学院留苏训练班学习一年俄语。一九五六年八月,姜景山留学苏联列宁格勒的鸟利亚诺夫电工学院。
  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件事对他的刺激特别大。从此,他立志搞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他想,儿歌中的梦幻、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将来一定能变为现实……当年,四机部的副部长王四光到苏联挑选学生,姜景山的学习成绩优异,因此,在一九六二年留学回国时,顺利分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不久,并被分配到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五八一组,开始了从事航天科研的生涯。
  他们的科研组负责研究火箭定位问题,这是把火箭发射到规定位置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把卫星送入规定轨道上的关键技术,雷达定位是比较精确,又是通常使用比较多的办法。在卫星发射时会有很强的振动、冲击,上天仪器设备必须经得住这一力学环境要求,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其环境温度从零下几十度到零上几千度变化。因此,所研制的仪器要经过一系列环境模拟实验关。
  姜景山是工程组长,除了设计实验外,他还要考虑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反覆论证、反覆实验,克服重重阻力,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为我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做出了贡献。
  在"文革"中,姜景山因为到苏联留过学,而且是朝鲜族人,作为苏联特务和朝鲜特务进行审查。当时,有人贴出题为《姜景山你走什么路》的大字报,叫他想不到,现在又弄出来两个特务的罪名,著实叫他痛苦万分。他不仅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还被专案组监督劳动了半年。但是没有姜景山,这个课题组研究只能中断,没办法,又只好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9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