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实
科研基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他提倡党的干部同科学家交朋友,他对科技人才问题尤为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选拔、流动以及解决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问题,都十分关切,组织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并且身体力行抓落实,为中国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胡克实同志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工作,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初期的主要负责人,对开展委员会工作和加强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思想、组织建设及其制度的建立健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反映民意,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发展技术市场、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和重视人才培养使用等问题都极为关注,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在立法实践中,他为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学技术进步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的制定尽心竭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成立“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并担任会长,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科技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其他社会力量,促进了科技界与法律界的联盟,他深入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推进了我国科技法学研究与科技立法实践。他组织实施并参与执法检查,对加强法律实施和改进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他曾担任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副主席,在外事交往活动中,广交朋友,热情积极地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教科文卫事业改革、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扩大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胡克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大、政协人事安排小组成员,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胡克实同志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追求真理,紧跟党的正确路线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索。他政治思想敏锐,组织纪律性强,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实事求是,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待人宽厚,诚恳热情,能很好地团结上下左右,是领导的好帮手,部属的好上级,同志间的好朋友,他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克勤克俭,勤政廉洁,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良好素质和优秀品德。
胡克实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心血,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我国的青年工作、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与时俱进、不断拼搏的一生,他的名字和业绩,将长久地为人们所怀念。
胡克实同志永垂不朽[1]!
为纪念克实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及逝世两周年,《胡克实纪念文集》一书编印而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为封面亲笔题写了书名。
顾问:于今、胡劲波
编委会主任:李玉琦
编委会副主任:叶学丽
编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列香、叶学丽、李艳、李玉琦、曹英华
主编:李玉琦
特聘责任编辑:吴书杰
该文集分为:【序言】、【生平】、【文稿选辑】、【文章讲话选辑】、【家书选萃】、【回忆与缅怀】、【挽联和悼诗】、【附录】8个部分。
印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2005年)
《胡克实纪念文集》作者:胡启立
胡启立,男,毕业于北京大学。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天津市委书记、市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
时光如梭,转瞬之间胡克实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真可谓岁月无情,世事沧桑。
我是在1964年作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进入了团中央的领导班子的。从那时起直到1966年8月,我曾在胡耀邦同志和胡克实同志的领导下工作。在此期间,克实同志平易近人、勤恳稳重、踏实认真的作风,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联系实际的学风,朴实无华、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文风以及对年轻干部的循循善诱、大力扶持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克实同志是在经受了一二九运动的洗礼后,于1937年9月,在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从这时起,他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他经受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锤炼,在不到而立之年的时候,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时,他已经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青委副书记,重又开始做党的青年工作,并且由此进入他新中国的青年工作生涯。
1952年,他31岁的时候,奉调到青年团中央工作,担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此后在团中央22年,直到1973年调入党的科技工作战线。应该说青年工作耗尽了他韶华之年,而他也为党的青年工作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他这种青年工作经历的,就是在老一代青年工作者中,也不多见。这种经历既表明了克实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忠贞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也充分反映出他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深厚感情。
党的科技工作是克实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项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工作到离休。他是在经历“文革”磨难,重新恢复工作的情况下,走上党的科技工作的领导岗位的,而他又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国家科技事业的工作之中。十年动乱结束后,克实同志精神无比振奋,被压抑多年的工作热忱强烈地迸发出来,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科技工作方针,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科技进步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奋发学习,辛勤工作,殚精竭虑,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
我永远忘不了在“文革”那个疯狂年代中,耀邦、克实等同志在极大的冲击和残酷迫害面前,表现出的对党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屈的精神!一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要多次被揪出来示众,每人反剪两臂,弯腰90度,“接受批斗”。克实腰部受伤,严重到不能直立,只能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弯着腰勉强移动。在那样严峻的情况下,他依然神态自若,闲庭信步,并关心像我这样的青年干部。他曾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挺住啊,要相信党,相信群众,真理和事实总会搞清楚!”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舞并伴随着我度过了那些永生难忘的艰难岁月。
克实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努力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所具有的良好修养和优秀品德。可以相信这本纪念文集的出版,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胡克实同志,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胡克实同志的优良作风和品德学习。为此,在这本纪念文集即将付梓之际,谨为此文来纪念克实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及逝
胡克实同志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工作,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初期的主要负责人,对开展委员会工作和加强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思想、组织建设及其制度的建立健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反映民意,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发展技术市场、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和重视人才培养使用等问题都极为关注,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在立法实践中,他为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学技术进步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的制定尽心竭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成立“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并担任会长,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科技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其他社会力量,促进了科技界与法律界的联盟,他深入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推进了我国科技法学研究与科技立法实践。他组织实施并参与执法检查,对加强法律实施和改进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他曾担任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副主席,在外事交往活动中,广交朋友,热情积极地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教科文卫事业改革、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扩大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胡克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大、政协人事安排小组成员,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胡克实同志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追求真理,紧跟党的正确路线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索。他政治思想敏锐,组织纪律性强,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实事求是,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待人宽厚,诚恳热情,能很好地团结上下左右,是领导的好帮手,部属的好上级,同志间的好朋友,他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克勤克俭,勤政廉洁,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良好素质和优秀品德。
胡克实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心血,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我国的青年工作、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与时俱进、不断拼搏的一生,他的名字和业绩,将长久地为人们所怀念。
胡克实同志永垂不朽[1]!
《胡克实纪念文集》
为纪念克实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及逝世两周年,《胡克实纪念文集》一书编印而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为封面亲笔题写了书名。编委会
顾问:于今、胡劲波
编委会主任:李玉琦
编委会副主任:叶学丽
编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列香、叶学丽、李艳、李玉琦、曹英华
主编:李玉琦
特聘责任编辑:吴书杰
内容简介
该文集分为:【序言】、【生平】、【文稿选辑】、【文章讲话选辑】、【家书选萃】、【回忆与缅怀】、【挽联和悼诗】、【附录】8个部分。
印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2005年)
序言·胡启立
《胡克实纪念文集》作者:胡启立
胡启立,男,毕业于北京大学。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天津市委书记、市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
序言内容
时光如梭,转瞬之间胡克实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真可谓岁月无情,世事沧桑。
胡克实纪念文集
我在克实同志领导下工作过,并曾经在那个非常年代里共过患难,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但是一时又难以下笔。近日欣闻要编辑《胡克实纪念文集》,同时还得知编委会邀请我作序,所以就不能不让我忆及尘封的往事,想起在克实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日子,想起克实同志的为人,想起克实同志的做事。我是在1964年作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进入了团中央的领导班子的。从那时起直到1966年8月,我曾在胡耀邦同志和胡克实同志的领导下工作。在此期间,克实同志平易近人、勤恳稳重、踏实认真的作风,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联系实际的学风,朴实无华、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文风以及对年轻干部的循循善诱、大力扶持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克实同志是在经受了一二九运动的洗礼后,于1937年9月,在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从这时起,他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他经受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锤炼,在不到而立之年的时候,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时,他已经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青委副书记,重又开始做党的青年工作,并且由此进入他新中国的青年工作生涯。
1952年,他31岁的时候,奉调到青年团中央工作,担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此后在团中央22年,直到1973年调入党的科技工作战线。应该说青年工作耗尽了他韶华之年,而他也为党的青年工作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他这种青年工作经历的,就是在老一代青年工作者中,也不多见。这种经历既表明了克实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忠贞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也充分反映出他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深厚感情。
党的科技工作是克实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项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工作到离休。他是在经历“文革”磨难,重新恢复工作的情况下,走上党的科技工作的领导岗位的,而他又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国家科技事业的工作之中。十年动乱结束后,克实同志精神无比振奋,被压抑多年的工作热忱强烈地迸发出来,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科技工作方针,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科技进步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奋发学习,辛勤工作,殚精竭虑,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
我永远忘不了在“文革”那个疯狂年代中,耀邦、克实等同志在极大的冲击和残酷迫害面前,表现出的对党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屈的精神!一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要多次被揪出来示众,每人反剪两臂,弯腰90度,“接受批斗”。克实腰部受伤,严重到不能直立,只能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弯着腰勉强移动。在那样严峻的情况下,他依然神态自若,闲庭信步,并关心像我这样的青年干部。他曾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挺住啊,要相信党,相信群众,真理和事实总会搞清楚!”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舞并伴随着我度过了那些永生难忘的艰难岁月。
克实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努力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所具有的良好修养和优秀品德。可以相信这本纪念文集的出版,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胡克实同志,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胡克实同志的优良作风和品德学习。为此,在这本纪念文集即将付梓之际,谨为此文来纪念克实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及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