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叶连俊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院士 地质学、沉积矿床学家

  地质学、沉积矿床学家。山东日照人。字梅村。1913年 7月19日生于山东日照。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几十年来主要从事沉积矿床的形成及展布规律方面的理论研究。创建并主持了国内第一个沉积学研究室。提出了“陆源汲取成矿论”、“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沉积矿床物理富集成矿说”、“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说”和“生物成矿说”等一些创新性见解。50年代早期与侯德封一道,正确地判断了地表高价氧化锰与深部碳酸锰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了丰富的碳酸锰矿床,为黑色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50年代中期开展《中国磷块岩研究》,系统深入地论证了沉积成矿的“事件性”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过程,揭示了矿床随沉积相域分带而展布的规律。90年代投入“生物成矿”这一边缘交叉型重点课题的系统研究,主要在生物成矿作用的类型和过程,成矿环境和地质背景及矿床的时空定位、成矿预测和生物成矿标志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见解。“生物成矿”见解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矿床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叶连俊(1913~2007)汉语拼音:Ye Lianjun 中科院院士、研究员。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性别:男,民族:汉。1913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中共党员。193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理学士。1945~1947年考取赴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进修水文地质学,并参加了在美国垦务局进行的长江水坝设计有关的地质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及博士生导师。曾任地质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沉积学研究室主任;中科院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沉积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协会员;国际沉积协会理事;地科联沉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及《科学通报》两刊副主编;《地质学报》及《地质论评》副主编:《地质科学》主编;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五十年代以前,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调查研究工作。1984年主持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工程地质研究室。五十年代以后,响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工作重点从事沉积学,特别是沉积矿床学工作。1952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专业沉积学研究室;1978年创建了中国沉学会及《沉积学报》,促进了沉学及沉积矿床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中英文专著十余卷。在矿种方面主要对锰、磷、铁、油气、铀、金等做了较多工作。结合中国的具体地质特点,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见解。如:《中国锰矿床的沉积特点》、《陆源汲取成矿论》、《沉积建造》、《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中国磷地岩》、《沉积矿床物理富集成矿说》、《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说》《生物-有机质成矿说》(共三卷)等等。在上述这些论说中所反映的一个总的事实表明沉积成矿并非单一作用的产物,而是一个受地质背景制约的多因素多阶段长期演变过程的产物;是表生带生物、化学、物理三大沉积地质作用交互制约和迭加的综合。是地球化学、地质物理及生物兴衰繁衍的综合产物。成矿是事件性的;是表生带地壳物质演化与变革沉积分异的产物。成矿是特定沉积环境和地质结构背景的产物。为了辩认不同质量和规模的各种经济矿床的时空定位规律和标志提出了如下事实及概念:即"含矿建造"、"含矿岩系"、"成矿系列"、"成矿序列"、" 成矿旋回"、"成矿时代"、"成矿周期"等控制成矿进空展布规律的物质基础,作用过程及地质背景条件;工业矿床的具体“时空定位”还受“边界效应”及“沉积间断效应”的制约。从具体矿床的质量优劣及规模来看,更多地是受所属"地体"的稳定程度及"限矿构造单元"继承性的制约。这些都可作为"成矿预测工作"的具体操作依据。四十年来共计培养硕士生20人,博士生23人,博士后6人。五十年来获得国家级及院部级的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及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奖等十余项。最近合作完成的《我国重要金矿的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找矿选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三);《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和成矿背景》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并获一九九八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12月12日上午,叶连俊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第一告别厅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周永康、陈至立、张高丽、曾培炎、路甬祥、李源潮等送了花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原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民盟中央副主席丁仲礼、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及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的领导、院士和叶先生生前友好、同事、学生及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职工近300人出席了告别仪式。
  叶连俊先生病重住院期间,温家宝总理曾亲去医院看望。叶连俊先生病逝后,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周永康、陈至立、张高丽、李源潮、曾培炎、路甬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做出批示或打电话,对叶连俊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朱镕基同志也专门委托秘书打来电话,对叶老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