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蒋新松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蒋新松 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男,自动化专家。1931年8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实习研究员、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至今。他是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开拓者,在多种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创建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为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及机器人技术工程化建立了基地;参加"863"计划的制订,自1987年初担任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至今,在组织实施高技术跟踪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他主持完成的鞍钢冷轧厂1200轧机准停控制、系统复合张力系统,自适应厚度控制系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机器人SXJ-1号,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样机,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300米水深、有缆),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几十篇,主编《机器人学导论》。 其主要成就与贡献有: 一、提出、组织并直接负责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及产品系列化工作。 1979年经他提议,"智能机器在海洋中应用"被列入国家"六五"重大科技项目,他任该项目总设计师,制订总体方案,并负责部分航控系统的具体设计与装调,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海人一号"样机,1985年12月首次试航成功,并深潜199米,能灵活自如地抓取海底指定物,技术达到了当时同类型产品的世界水平,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七五"期间,任机器人产品开发课题总负责人,提出了在自己技术基础上走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路线,与美国PERRY建立了技术转让及合作关系。研制出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迄今已生产6台,3台销往国外,3台在南海平台服役,第一台服役长达7年。该课题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期间,开发了深潜100米及300米两种轻型水下机器人,已列装部队。主持水下机器人"探索者一号"的研制,1994年在南海试验成功,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俄罗斯合作,研制深潜6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CR-01,指导并参加了总体初步设计,提出了完整的动力学分析及各种情况下航行探制,1995年8月完成了太平洋深海试验,取得了海底清晰照片,为建立我国水下机器人系列化产品的生产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负责组织研制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持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和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基于微分分析器原理的轨迹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成果获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领导并参加了"七五"攻关工业机器人的心脏-控制器的任务,提出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现代化动态联合公司方式,着手筹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开拓了一批国内市场。领导了装配型动态跟踪移动机器人系统,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核电站检查维修机器人等研制工作,为我国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作出了贡献。 三、创建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 1983年经他建议,"机器人示范工程"被列为"七五"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他被聘为机器人示范工程总经理,直接领导并参加了可行性论证、总体设计与实施,仅用了两年多就建成了11个实验室,一个例行实验室,一个计算中心和一个样机工厂,并投入运行,为该中心先后完成科研课题76项并成为我国机器人开发工程转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作出贡献。 四、参加制订"863"计划,担任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在组织实施高技术跟踪作出显著成绩。 他与专家委员会一起提出了CIMS、智能机器人两个主题跟踪战略目标,制定了整套技术路线,技术措施及组织实施完成了两个主题主体的总体部署,确定了研究开发层次、目标、进度及实验室环境及工程环境建设,型号的立题、设计评审、实施及应用工厂选点等工作,建立完善三级管理体系。 至1992年,分布于全国的14个开放实验室、两个工程中心已建成:3个型号五种机器人,已于1994年验收;第一批9个应用工厂中3个工厂作为突破口,已于1994年验收,其余的将于年内验收;还完成了一批有国际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自动化领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良好的成果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这一切和蒋新松研究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CIMS主题在以蒋新松研究员为首的专家委员会领导下,工作进展顺利,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蒋新松提出CIMS必须推向应用,对中国工厂自动化起到牵引导向作用,搞出结合我国国情有特色的CIMS技术,为增加我国工业的竞争力而努力。他亲自领导并参与全国选点,参加了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评审,并在设计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给予具体技术和方向上的把关及指导。CIMS实验工程及北京一机床厂先后荣获1994年度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工厂自动化大学领先奖及1995年度应用工厂领先奖。CIMS比原计划提前八年进入工厂,向全国推广。他在领导CIMS中,最可贵的是每一个阶段,结合国外发展方向及自身的实践,能不断提出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起到了高层次的战略指导作用。他还提出将CIMS方法扩展用于连续生产过程(CIPS),并建议为"八五"攻关项目,得到了国家计委批准作为自动化总体技术立项,进展顺利,已立为"九五"重点推广项目。 蒋新松研究员不但是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著名专家,对新兴的CIMS技术造诣深,而且能博采众长,不断提出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新思想和新见解,而且亲自实践,指导整个自动化领域的高技术研究开发,迎头赶上。他带领自动化领域这支队伍使CIMS从一无所有到今天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特种机器人也几乎是从空白发展到今天令人瞩目的水平。
  我国机器人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蒋新松院士1989-1997年曾任实验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在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机器人技术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显示出实验室具有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在沈阳浑南技术开发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即是我国的该科研领域的基地。该实验室机器人学研究总体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学研究基地。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