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家骏
柯家骏,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湿法冶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密切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特点和国家需要,开展冶金提取新方法和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对中国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采用水热硫化的新方法、攀钢含钒钢渣提钒、非氰化法提取金、微生物提取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柯家骏,1933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梧州。他出身于教师家庭。1950年考入广西大学矿冶系,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到湖南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就读,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1956年秋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简称化冶所,今称工程过程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所长和陈家镛院士,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
柯家骏在化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贵金属工程研究所的兼职教授。1989年曾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任访问教授,1991年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他是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三、第四届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稀有金属》和《化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等。
柯家骏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出版《湿法冶金的研究与发展》、《黄金提取新工艺》、《物理化学与金属提取》等专、译著8册。曾获国家部委和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10项,其中原冶金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原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共25名,他曾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对水热反应过程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
柯家骏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曾赴澳大利亚、美国和波兰科学院作学术访问,先后到法、意、美、日、韩等国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作访问教授,开展高温高压水热反应的合作研究;1991年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进行水热化学过程研究。他在溶剂水热化学及湿法冶金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如水热硫化新方法、水热湿法冶金、水热化学过程在资源与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现担任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委员会委员。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会议上,他均为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柯家骏参加了1988年、1992年和1998年在中国相继召开的3次国际湿法冶金学术会议,均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在大会做了《中国水热湿法冶金的研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其论文多次被同行专家引用,在国内外均有影响。柯家骏还积极参加组织国内有色金属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动力学和冶金反应工程学的历届学术会议,他和他的学生及同事们已先后有10多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对湿法冶金应用基础理论有较深造诣
柯家骏在湿法冶金分离与提取的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结合有色金属冶金的分离与提取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及机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从而为改善与强化冶炼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结合铜铀矿的加压浸出新工艺的开发,柯家骏详细研究黄铁矿在高温高压下的酸浸动力学,得出与文献报道不同而又十分有意义的结果,并用放射性示踪原子方法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反应机理的合理性,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作用,此项研究属创新性成果。他对中国的丰产钨、钼资源开拓湿法提取与分离的新过程,其中含钙黑钨精矿物料的新处理方法,曾在江西721矿进行工业试验取得显著进展,此方法已获批准为中国发明专利,他系统地开展了钨、钼浸取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丰富和积累了数据,为开发新的提取分离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配合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柯家骏和他的同事们对银在氨性体系的浸取过程系统地从理论上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总结出银湿法冶金化学,且已反映在《湿法冶金》专著中,此项目获中国科学院1995年重要科技成果奖,并列入1999年度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
近年来,柯家骏进一步把科研工作延伸到与矿冶有关的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清洁工艺、以及在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化学等方面,提出新的分离技术、绿色矿冶过程和用溶剂水热法制备粉末材料的新方法等。
密切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研究
柯家骏密切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长期从事湿法冶金研究工作,将化工的原理及方法运用于金属的分离与提取,开拓新的冶金过程。例如,对中条山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开发出水热硫化新方法;从攀钢含钒钢渣中碳酸化提钒;首次系统地考察了稀散元素钪在攀矿选冶过程中的走向与分布,指出钪在攀矿的钛精矿冶炼的氯化烟尘中明显富集,并开发湿法提取钪的新方法,提取出高纯度氧化钪(99.5%)产品,提供在中国研制电光源和激光晶体高新技术用的原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柯家骏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积极开拓新资源,重点开展了二次有色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以及前沈阳冶炼厂含砷铜烟灰的湿法处理、再生钴和铅资源的综合利用、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银、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钯等。柯家骏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黄金资源开发研究的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中国复杂低品位及难处理金矿资源利用理论及新过程研究,为项目负责人。在金矿的综合提取方面具体领导和亲自参加研究工作,如开拓了非氰化法提取金、微生物预处理难选冶含砷金矿、矿浆树脂法提取金银等新领域的研究,为中国黄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3年11月5日 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1950~1952年 在广西大学矿冶系学习。
1952~1953年 在中南矿冶学院学习。
1953~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6~1962年 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习,研究生毕业。
1962年~ 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9年 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工作,任访问教授。
1991年 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客座教授。
1 柯家骏,岳良东.氨性溶液中铜置换银的动力学研究.金属学报,1984,20 (3): A 197~201
2 Ke Jiajun,Qin Ruiyun,Chen Jiayong. Recovery of metal values from copper smelter flue dust. Hydrometallurgy, 1984,12(2):217~224
3 Ke Jiajun,Tu Taozh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drothermal Reactions, Penn. State University,U.S.A. ,Aug. 12~14,1985:19~21
4 Ke Jiajun,Yue Liangdong
柯家骏-生平简介
柯家骏,1933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梧州。他出身于教师家庭。1950年考入广西大学矿冶系,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到湖南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就读,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1956年秋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简称化冶所,今称工程过程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所长和陈家镛院士,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柯家骏在化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贵金属工程研究所的兼职教授。1989年曾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任访问教授,1991年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他是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三、第四届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稀有金属》和《化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等。
柯家骏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出版《湿法冶金的研究与发展》、《黄金提取新工艺》、《物理化学与金属提取》等专、译著8册。曾获国家部委和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10项,其中原冶金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原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共25名,他曾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柯家骏-成就
对水热反应过程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柯家骏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曾赴澳大利亚、美国和波兰科学院作学术访问,先后到法、意、美、日、韩等国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作访问教授,开展高温高压水热反应的合作研究;1991年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进行水热化学过程研究。他在溶剂水热化学及湿法冶金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如水热硫化新方法、水热湿法冶金、水热化学过程在资源与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现担任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委员会委员。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国际溶剂水热反应学术会议上,他均为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柯家骏参加了1988年、1992年和1998年在中国相继召开的3次国际湿法冶金学术会议,均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在大会做了《中国水热湿法冶金的研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其论文多次被同行专家引用,在国内外均有影响。柯家骏还积极参加组织国内有色金属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动力学和冶金反应工程学的历届学术会议,他和他的学生及同事们已先后有10多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对湿法冶金应用基础理论有较深造诣
柯家骏在湿法冶金分离与提取的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结合有色金属冶金的分离与提取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及机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从而为改善与强化冶炼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结合铜铀矿的加压浸出新工艺的开发,柯家骏详细研究黄铁矿在高温高压下的酸浸动力学,得出与文献报道不同而又十分有意义的结果,并用放射性示踪原子方法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反应机理的合理性,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作用,此项研究属创新性成果。他对中国的丰产钨、钼资源开拓湿法提取与分离的新过程,其中含钙黑钨精矿物料的新处理方法,曾在江西721矿进行工业试验取得显著进展,此方法已获批准为中国发明专利,他系统地开展了钨、钼浸取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丰富和积累了数据,为开发新的提取分离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配合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柯家骏和他的同事们对银在氨性体系的浸取过程系统地从理论上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总结出银湿法冶金化学,且已反映在《湿法冶金》专著中,此项目获中国科学院1995年重要科技成果奖,并列入1999年度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
近年来,柯家骏进一步把科研工作延伸到与矿冶有关的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清洁工艺、以及在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化学等方面,提出新的分离技术、绿色矿冶过程和用溶剂水热法制备粉末材料的新方法等。
密切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研究
柯家骏密切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长期从事湿法冶金研究工作,将化工的原理及方法运用于金属的分离与提取,开拓新的冶金过程。例如,对中条山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开发出水热硫化新方法;从攀钢含钒钢渣中碳酸化提钒;首次系统地考察了稀散元素钪在攀矿选冶过程中的走向与分布,指出钪在攀矿的钛精矿冶炼的氯化烟尘中明显富集,并开发湿法提取钪的新方法,提取出高纯度氧化钪(99.5%)产品,提供在中国研制电光源和激光晶体高新技术用的原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柯家骏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积极开拓新资源,重点开展了二次有色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以及前沈阳冶炼厂含砷铜烟灰的湿法处理、再生钴和铅资源的综合利用、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银、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钯等。柯家骏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黄金资源开发研究的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中国复杂低品位及难处理金矿资源利用理论及新过程研究,为项目负责人。在金矿的综合提取方面具体领导和亲自参加研究工作,如开拓了非氰化法提取金、微生物预处理难选冶含砷金矿、矿浆树脂法提取金银等新领域的研究,为中国黄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柯家骏-简历
1933年11月5日 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1950~1952年 在广西大学矿冶系学习。
1952~1953年 在中南矿冶学院学习。
1953~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6~1962年 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习,研究生毕业。
1962年~ 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9年 在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工作,任访问教授。
1991年 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客座教授。
柯家骏-主要论著
1 柯家骏,岳良东.氨性溶液中铜置换银的动力学研究.金属学报,1984,20 (3): A 197~2012 Ke Jiajun,Qin Ruiyun,Chen Jiayong. Recovery of metal values from copper smelter flue dust. Hydrometallurgy, 1984,12(2):217~224
3 Ke Jiajun,Tu Taozh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drothermal Reactions, Penn. State University,U.S.A. ,Aug. 12~14,1985:19~21
4 Ke Jiajun,Yue Lia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