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
学校概况
学校地址北京四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皇城根北街(地址是西皇城根北街甲二号)
现占地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2004 年在校学生人数 1500 余人。学校设施齐备,图书馆已实现网络化管理,有标准田径场、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馆、健身器械区等,体育场已全部塑胶化。
北京四中以“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为校训,以全面育人和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学校还十分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篮球、游泳、田径、桥牌等运动项目都在北京名列前茅。
北京四中自80年代末开始实行数学、英语等科目分层次教学并开设选修课,是中国大陆最早探索素质教育的高中之一,是全国重点学校之一。
北京四中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90多名在岗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0名。 近年来,每年有100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六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每年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其中40%左右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也有学生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优秀大学学习。
2004年,北京四中恢复初中部,短短五年中产生了不俗的教学成果,为四中校园注入了一批批富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现任校长刘长铭。
历史变迁
晚清时期北京市第四中学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光绪、宣统年间的顺天四路学堂,而由此改组设立的顺天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路中学堂(通州)、南路中学堂(大兴黄村)、西路中学堂(卢沟桥)和北路初级师范学堂(昌平沙河)相继创办。后经顺天所属二十四州、县所举绅士会议,顺天府凌府尹福彭决定于京师另立一所中学,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并决定以位于西什库的宛平高等小学堂校舍开办顺属中学堂。学部议复御史张世培奏请顺天府正式开设顺天中学堂。
《议复御史张世培奏顺天府尹破坏章程淆乱定章折》部分内容如下:
查顺天四路学堂创始于前府尹臣陈璧议。由各属契税项下酌加五成,专备四路学堂之用。东路设于通州城内,南路设于大兴县属黄村,每年款项均约六千两。西路设于卢沟桥,每年款项三千两。北路款项仅一千余两,已另摊派各属每年三千两,办理初级师范学堂。 而东、西、南三路中学,自开办以来,或三年或二年,议者谓人数太少,程度不齐,遂有主归并中学、添设师范之说。顺天府尹凌福彭到任后,札饬二十四属各举绅士定期会议。开议之时,主归并者十有四人,不归并者十人。遂定于京师另立中学一所,现在三中学之学生、经费概行归并。而不主归并之说者,咸不免啧有烦言。此御史张世培所以有破坏学务、淆乱定章之奏也。…… 臣等公同商议,……似应照该府尹原议,先在京师设立一所,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查从前顺天府宛平小学堂校舍甚为宏敞,现在该堂移设外城,其原有校舍拟作为顺属中学堂;其现办之东、西、南三路中学堂学生并于此校肄业,北路学生有合格者亦酌量选择收录,以昭平允。
顺天中学堂成绩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顺天府在今西什库天财库旧址(今称后库)筹设顺天中学堂,并派藩祖荫作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顺天中学堂正式创校之年。顺天四路学堂42名学生入学肄业(东路14名、西路10名、南路14名、北路4名),称为甲班(今称第一级,于1912年十二月毕业)。学制为四年,设国文、算术、历史、英文、社会学、国画等课程。宣统元年(1908年)正月,学堂添招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一名(今称第二级,于1913年七月毕业)。宣统二年(1909年)正月,添招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九名(今称第三级,于1915年正月毕业)。
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任校长王道元题写的校碑。(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顺天中学堂由京师学务局管辖,委派王道元为校长,下设教务学监和斋务学监。同年9月29日更改校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并定该日为校庆日,并一直延续下来。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础上,开设德文班。全校共有四个班97名学生。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有四中学生代表前住天安门游行集会,途中被军警驱散,并被押送回校。同年6月,学校学生因在街头宣传,数人被捕,关押十余天。同年8月27日,有学生参加京津学生在北京的游行示威,国文老师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文章,被北洋政府逮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沦陷,在日军统治下,学校实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同时增设日语课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校长王岩涛来校,遭到师生反对,后被学生赶出了校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四中,委派孙鹿宾任校长。此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四中活动,并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地下党员。
民国三十四年(1947年)五月二十二日, 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燕京大学的部分四中校友返校,向本校高三学生做反内战宣传。内六区警察局闻讯后派数十名警察持枪冲进学校,包围了礼堂,捆绑正在演讲的校友。在场的四中学生与警察发生争执,有几名学生被刺刀刺伤。后北平市长何思源派专人来校为校友松绑,并向学生道歉。同年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学生组织义演募捐用来重建化学实验室。
北京四中师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三十八年(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占领校园,学校被迫停课,校舍成为为兵营,操场成为炮兵阵地,百余株树木被砍伐,课桌椅被焚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同年3月15日北京市军管会委派李复生来校接管四中任校长。同年四中建立了中国共青团团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并成立新的学生会。校名亦被改为北京市第四中学,并沿用至今。
199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北京四中时,曾说:“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到这里来,真是三生有幸。”
2001年2月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申办城市评估团考察北京时,北京四中作为唯一被考察的教育机构接受评估。
四中
校园文化校名
现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校标
北京四中的校标是民国十年(1929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学校门。
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