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表情表达出文中那个烟花女子的一颦一笑,流离眼神和“共赴生死”的激烈情感。刘岩憋着股劲,她就是想突破许多舞蹈演员无法做到的事情:“肢体表演力强盛之际,对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孱弱。”刘岩从不放弃,意志非常坚强。
最终她做到了,在6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她表现出了浓缩的悲伤和高难度的舞蹈技术。2002年凭借《胭脂扣》荣获第三届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银奖。赛后,刘岩回忆着排舞的过程,“我后来已经突破了肢体的概念,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起脚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的连接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融入到人物当中。如果没有老师的计较,就塑造不出全新意义的刘岩。”
刘岩就是这样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她宁愿付出所有的时间也要把编排的舞蹈练到最好。2005年6月刘岩的《水中月》获CCTV杯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后好多朋友觉得她傻,建议她不要再花这么多时间在舞蹈上,可是刘岩认为,在比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协调舞步排练全新风格舞蹈的这个过程是最紧张最刺激也是最有价值的。
舞蹈者是永远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聚光灯前微笑、绽放、舒展、闪光,但是光芒背后孤独伤心忿恨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坚韧不屈、永无止境、永远拼搏是刘岩的人生格言。
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
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4年获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2007年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刘岩的旅途
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舞,获得学士学位。
2003年至今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
2002年,在第三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获得表演银奖。
2003年,在第八届北京市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3年,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中国结》,获得表演银奖。
2004年,在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荣获表演金奖。
2005年,在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水中月》,获得表演银奖。
2005年,在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2007年,第12届文化艺术表演奖。
曾主演过多部原创大型舞剧,在剧中担任主角。其中包括:《红河谷》(饰演女主角:丹珠)、《黄道婆》(饰演女主角:黄道婆)、《筑城记》(饰演女主角:兰荪)、《瓷魂》(饰演女主角:瓷魂)、《西厢记》(饰演女主角:崔莺莺)、《妈祖之光》(饰演女主角:妈祖)等。
《红河谷》荣获第三届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前十;
荣获2007年“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本人以此舞剧荣获优秀演员奖。
《筑城记》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瓷魂》在2003年福州的全国舞剧调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大奖。
《黄道婆》荣获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刘岩,男,汉族,1977年5月2日生,吉林德惠人,现任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本科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生;
2003年9月—2006年12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
2007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5月留校任教,2006年9月被聘为讲师,2008年9月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职务。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社会学原著选读》(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1999年7月,作为吉林大学5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新纪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训”;2004年7月,参加第4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6年7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亚太汉学中心、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邀请,参加“中国研究方法学”高级研讨班;2006年11月在韩国釜山大学参加“全球化与东亚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2007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研究”,2008年8月“社会转型与风险冲突”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
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等5部。
(以下均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1、专著:《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3、《城市社区组织的自主性缺失与内源性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4、《社区福利服务新取向》,《社会》,2008年第6期。
5、《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当代社会风险问题的凸显与理论自觉》,《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8、《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解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马克思主义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理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
10、《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与风险文化的建构——一种拓宽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的视角》,《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11、《农民非农化选择的模糊理性依赖——对长春市两个典型农民工案例的理论透析》,《社会》,2004年第9期。
12、《流浪乞讨:城市管理与社会救助之痛》,《社会学家茶座》,2006年第1辑。
13、《从管制、救助到平衡——政府部门与乞讨者理想关系模式的建构及制度化》,《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
14、《反思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理论版,2004年3月29日。
15、《场域中的社区照顾及其行动策略——来自长春市崇智社区的经验与启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6、《老人群体与社区照顾》,《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编者。
最终她做到了,在6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她表现出了浓缩的悲伤和高难度的舞蹈技术。2002年凭借《胭脂扣》荣获第三届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银奖。赛后,刘岩回忆着排舞的过程,“我后来已经突破了肢体的概念,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起脚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的连接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融入到人物当中。如果没有老师的计较,就塑造不出全新意义的刘岩。”
刘岩就是这样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她宁愿付出所有的时间也要把编排的舞蹈练到最好。2005年6月刘岩的《水中月》获CCTV杯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后好多朋友觉得她傻,建议她不要再花这么多时间在舞蹈上,可是刘岩认为,在比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协调舞步排练全新风格舞蹈的这个过程是最紧张最刺激也是最有价值的。
舞蹈者是永远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聚光灯前微笑、绽放、舒展、闪光,但是光芒背后孤独伤心忿恨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坚韧不屈、永无止境、永远拼搏是刘岩的人生格言。
所获奖项
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
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4年获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2007年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刘岩的旅途
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舞,获得学士学位。
2003年至今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
2002年,在第三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获得表演银奖。
2003年,在第八届北京市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3年,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中国结》,获得表演银奖。
2004年,在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荣获表演金奖。
2005年,在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水中月》,获得表演银奖。
2005年,在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2007年,第12届文化艺术表演奖。
曾主演过多部原创大型舞剧,在剧中担任主角。其中包括:《红河谷》(饰演女主角:丹珠)、《黄道婆》(饰演女主角:黄道婆)、《筑城记》(饰演女主角:兰荪)、《瓷魂》(饰演女主角:瓷魂)、《西厢记》(饰演女主角:崔莺莺)、《妈祖之光》(饰演女主角:妈祖)等。
《红河谷》荣获第三届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前十;
荣获2007年“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本人以此舞剧荣获优秀演员奖。
《筑城记》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瓷魂》在2003年福州的全国舞剧调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大奖。
《黄道婆》荣获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2.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简介
刘岩,男,汉族,1977年5月2日生,吉林德惠人,现任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本科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生;
2003年9月—2006年12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
2007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5月留校任教,2006年9月被聘为讲师,2008年9月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职务。
教授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社会学原著选读》(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学术交流
1999年7月,作为吉林大学5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新纪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训”;2004年7月,参加第4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6年7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亚太汉学中心、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邀请,参加“中国研究方法学”高级研讨班;2006年11月在韩国釜山大学参加“全球化与东亚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要研究领域
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2007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研究”,2008年8月“社会转型与风险冲突”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
科研情况
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等5部。
主要成果
(以下均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1、专著:《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3、《城市社区组织的自主性缺失与内源性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4、《社区福利服务新取向》,《社会》,2008年第6期。
5、《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当代社会风险问题的凸显与理论自觉》,《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8、《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解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马克思主义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理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
10、《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与风险文化的建构——一种拓宽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的视角》,《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11、《农民非农化选择的模糊理性依赖——对长春市两个典型农民工案例的理论透析》,《社会》,2004年第9期。
12、《流浪乞讨:城市管理与社会救助之痛》,《社会学家茶座》,2006年第1辑。
13、《从管制、救助到平衡——政府部门与乞讨者理想关系模式的建构及制度化》,《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
14、《反思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理论版,2004年3月29日。
15、《场域中的社区照顾及其行动策略——来自长春市崇智社区的经验与启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6、《老人群体与社区照顾》,《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