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厦门第二中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足球传统

  厦门二中的足球运动之所以长盛不衰,得益于历任校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及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运动项目,而且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广大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凝聚力之所在。学校领导办学思想端正,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把巩固和发展足球传统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使之成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吃苦耐劳、顽强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1989年2月,在海内外爱好足球运动的校友大力支持下,在鼓浪屿成立了“厦门英华校友足球俱乐部”。十多年来,足球俱乐部广泛联络海内外爱好足球运动的校友及球友,通过交往,以球会友,切磋球艺,健身强体;同时,定期帮助、指导母校足球队的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推动母校足球事业的发展。学校每年由校友资助举办年段足球赛,做到班班有球队,人人会踢球。
  1996年,厦门市教委、市体委决定在厦门二中开办初中体育班,培养足球、航海两个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现在,两届体育班的学员均已高中毕业,近半数的学员升入高等院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校足球队员中有45人考上大专院校,数十人毕业后成为专业或业余足球队员,继续从事与足球相关的事业,其中张晓彬、曾伟杰、陈鸣已成为厦门足球俱乐部球员,为厦门的足球运动培养了优秀的后备人才。原校足球队长叶嘉林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担任体育教师兼体育班足球教练,98年为帮助他人不幸逝世,被厦门市教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4年8月,该校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体育传统项目中学足球赛男子组冠军。自从92年福建省教委、省体委组织省传统校足球赛以来,厦门二中足球队连年获得冠军(其中99年屈居亚军),五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赛;在厦门市中学生足球赛中更是首占鳌头,至今已是十六连冠。近三年又以全胜的佳绩获得厦门市中学生足球赛U15、U18两个年龄组冠军。
  由于厦门二中在体育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1984年12月,学校被国家体委和教育部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十佳体育传统校、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厦门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何永三老师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个人。


2009年取得历史最佳战绩

  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2008-2009年中国高中足球联赛总决赛于2009年7月20日在重庆胜利闭幕。代表福建省参加总决赛的厦门二中鼓浪屿日光岩足球队在最后一场的决赛中以3:0胜湖北省赛区冠军武汉四中足球队,取得全国中学生高中足球联赛第七名。
  中国高中足球联赛是中国最高级别的中学足球比赛。这次比赛汇集了全国二十城市冠军队。厦门二中足球队是我省今年省中运会和全国高中联赛(福建赛区)双冠王,代表福建省参加这次比赛。在小组赛中,先后以1比0胜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2比0胜重庆杨家坪中学,1比2负上海大同中学,4比3胜吉林延边一中,以小组第二出线,进入八强决赛,并最终取得全国第七名的历史最佳战绩。


杰出校友

  林巧稚 我校前身之一怀仁学校学生、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首届当选的唯一女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59年她由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又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她把毕生精力无私的奉献给人民,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医务界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当代妇女的杰出代表。
  卢嘉锡 我校前身之一的厦大校友中学创办人,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应睐 二十年代毕业于我校,原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生化研究创建人,“与诺贝尔奖檫肩而过的中国科学家”
  张乾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导师
  卓仁禧 1949年毕业于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
  洪伯潜 1952年毕业于我校,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黄登保 华侨将军、炮兵少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洪华生 中国第一位海洋学女博士、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殷承宗 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
  陈佐湟 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乐队指挥艺术博士,现任中央交响乐团指挥
  顾懋祥 著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卓仁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厦门二中大事记

  18982月28日,英国伦敦公会传教士山雅各在鼓浪屿荔支宅附近创办英华书院(今安海路6号)又名“中西学堂”。旋迁到鸡山路附近的“白楼”。翌年,英国长老公会参与合办。此前,187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创办女学,为毓德女学的前身。1880年迁至鼓浪屿田尾,称“田尾女学”或“花旗女学”,后称“毓德女学”。1877年英国长老公会在鼓浪屿乌埭角(今福州路一带)创办“乌埭女学”,又称“红毛女学”。乃怀仁女学前身。
  1901,英华书院迁到现厦门二中所在地。英人金禧甫为首任校长(主理)。
  1907,英华书院添建校舍楼一座,用作宿舍、膳厅。时该校由英国长老公会独办,仿效英国学制,分商业、科学两科,大部分课程以英语授课。
  1911,英华书院扩建新楼,作为礼堂等设置,与原有校舍联成“同”字壳外观。同时购得校舍前旷地,以后逐渐扩展为运动场。乌埭女学迁到现鼓浪屿区人民小学所在地建新校舍,并改称怀仁女学校。
  1917,英人洪显理任英华书院主理。
  1921,毓德女学成立中学部,称毓德女子中学,美国人任主理,林安国为首任华人校长。
  1924,我国各地涌现强烈要求收回教育主权的爱国呼声。英华书院当局被迫向中国政府登记,改名英华中学,并实施“三•三制”,分高、初中两部,附设小学高年级。
  1925,郑柏年为英华中学首任华人校长。毓德女子中学迁到东山顶(今厦门音乐学校所在地),利用寻源中学旧校舍续办,翌年改为“三•三制”两级中学。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人罗扬才等的策动下,英华中学成立学生会,推动该校反帝爱国动的开展。第二年,英华中学学生会发动罢课,并在鼓浪屿“公开租界”举行爱国示威游行。
  1927,英华中学校董事会成立。
  1930,沈省愚任英华中学校长。怀仁女子学校增设初级中学普通科,王淑禧任校长。毓德女子中学成立校董事会,接办毓德中、小学校,邵庆元任校长,翌年在原校舍之东拓建3层新校舍楼一座。
  1934,毓德女子中学扩建校舍完成。
  1936,英华中学第二校舍加盖第3层,同时扩置篮球场、排球场。秋,由百名校友捐建的图书馆——“百友楼”落成。
  1938,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厦门市各抗日救亡进步团体在英华中学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爱国行动。英人李乐白任英华中学校长,美国人福懿慕任毓德女中校长。是年5月10日,日寇占领厦门。
  194112月8日,日寇占领鼓浪屿,岛上各中小学均被日军接管。英
共5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6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