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巢尘
周巢尘
中科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
计算机软件专家。原籍江苏南汇,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期间,研读数理逻辑,师从胡世华院士。60年代末转入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系统的研制。自70年代中期,致力于程序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特别是形式化方法的研究。形式化方法建立了软件工程的数学基础,倡导软件设计和开发的严格方法及工具,以期软件工程最终跻身于现代工程科学行列。形式化方法已逐渐被软件工业界所采用,特别是用于严格安全系统的研制。80年代,主要从事分布式系统的研究。90年代,从事实时系统研究。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简介
1937年11月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10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8月至1997年7月兼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兼任该所所长。院士,我国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近年提出的时段演算,为实时系统的形式化设计和验证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已经带动了国际上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这一方面的研究。1997年8月至2002年9月间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计算机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其研究领域是软件设计方法学,主要贡献是有关分布式计算系统和实时计算系统的设计方法。1981年与英国同事合作提出了分布式计算系统正确性的组合式验证方法。1991年与英国及丹麦科学家合作建立了实时计算系统设计的一种新颖的逻辑方法。1992年以来,一直在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工作,1997年起任该所所长。这个所是联合国在澳门设立的一个研究机构,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传授先进软件技术。自1992年以来,该所已培训了2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研究生和年轻科学家及工程师,在第三世界建立了广泛联系。该所的研究成果也获得国际公认,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软件技术研究中心。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期间,研读数理逻辑,师从胡世华院士。
60年代末转入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系统的研制。自70年代中期,致力于程序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特别是形式化方法的研究。形式化方法建立了软件工程的数学基础,倡导软件设计和开发的严格方法及工具,以期软件工程最终跻身于现代工程科学行列。形式化方法已逐渐被软件工业界所采用,特别是用于严格安全系统的研制。80年代,主要从事分布式系统的研究[1]。
科学研究
他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软件形式化理论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30余篇论文和论著。他主要从事程序设计理论,特别是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和实时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他在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提出的时段演算,为实时系统的形式化设计和验证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已经带动了国际上二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这一方面的研究。周巢尘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在软件形式化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陆汝钤院士则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两位院士和周龙骧研究员一起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联信永益的软件业务发展实际,认为联信永益投身于软件规模化开发并努力跻身于欧美软件外包产业,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希望联信永益能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探索出一条中国软件业的强大之路,并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与帮助下,逐渐成为中国民营软件企业中从事欧美软件外包业务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