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蒋志刚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蒋志刚(1957-)

蒋志刚(1957-)
  生平简介
  [1]1957年生于湖南醴陵。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入湖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学习。1981年12月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生态学家夏武平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学习,1984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高原动物生态与生态系统。1986年聘任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8月赴加拿大留学,先师从极地生态学家S. A. Bouton 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尔后,师从野生动物学家R. J. Hudson教授,研究野生动物生态学。1993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6月起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6月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保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保护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工程”,同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6年和1998年曾作为领队人员率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队在乌克兰和德国获得优异成绩。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政府津贴。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9年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参加11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2000年晋升首席研究员,同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2001年在瑞典Uppsala 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从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国内外科研项目20余项。
  职位与学术成就
  蒋志刚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动物学报》副主编、《生物多样性》副主编,Russian Journal of Mammalogy,《动物学研究》、《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经济动物学报》、《野生动物》、《科学中国人》编委。
  他首次提出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结构概念与PAE编码分类系统,统一了行为的结构与生态环境,便利了行为的识别与分析。他还首次提出了行为的表现空间和行为的刚性与弹性等新概念。蒋志刚在中国科学院与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资助下,在瑞典Uppsala 大学开展了合作研究。发现动物的后宫制与求偶场交配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了探索不同动物类群、不同分类阶元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蒋志刚等人首次提出了测度物种多样性的基于Shannon-Weiner指数的G-F指数方法。蒋志刚等人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有关中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一种羚羊)的知识空白。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1996年版、2000年版的红皮书和1998年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均参照他的研究结果,将普氏原羚的濒危等级定为极危(CR)级。蒋志刚等人还发现了中国现生麋鹿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问题,提出了相应种群管理措施,在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麋鹿野放、回归自然,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工作。提出了人类协助生存策略(HASS)。
  论著与奖励
  蒋志刚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科普作品4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本。主要著作有《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方法》、《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译作《眼见为实?--寻找动物的意识》等。1998年《保护生物学》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99年,他领导的研究组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的优秀科研团队”称号,2001年,作为分册主编的《人与自然百科丛书》获得国家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2002年,他获得华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主持项目
  曾主持在印度班戈罗尔举行的第26届国际行为学大会的"交配策略"分会、第4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濒危物种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Setting Conservation Priority"专题研讨会、"拯救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等。1996年、1998年、2003年、2004年曾作为领队人员率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队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从1994年以来,蒋志刚博士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珍稀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重要创新方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安全"课题"物种濒危机制与保育对策",专题"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 "大熊猫、麋鹿、普氏原羚的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普氏原羚的关键种群与栖息地监测"、青海省重大攻关科技项目: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研究。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IUCN Sir Peter Scot Fund, UNDP/UNEP/GEF , 德国Zoological Societ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and Population, Columbus Zoo and Aquarium Field Conservation Project等国内外科研项目40余项。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