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准确、精练地表述科技名词的内涵,使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更加充实和完善。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98年底正式创办了《科技术语研究》期刊。这份刊物是在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基础上创办的公开发行刊物。此刊的创立,使我国有了一个适应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名词工作,宣传名词规范化的园地。
2000年6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组成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仍由卢嘉锡担任,副主任为路甬祥、章综、邵立勤、张尧学、马阳、朱作言、于永湛、李春武、王景川、叶柏林、傅永和、汪继祥和潘书祥。陈太一等91位专家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卢嘉锡主任2001年6月不幸谢世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主任。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适时增加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社会科学名词审定以语言学名词审定为试点,逐步展开。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体系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全国科技名词委十分注重科技名词工作形式与方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在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库和网站功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成效。2002年初建成术语数据库,提高了审定工作的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网站提供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免费查询,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有关语言文字、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工作,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同时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在国际上,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同联合国翻译署,以及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术语学组织与术语学专家保持了长期的交往与合作。2000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联合会员。2002年10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增强了对术语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国际术语学界的相互了解与积极合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遵照“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积极、慎重、务实地开展这一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天文、信息科学技术等2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和对照工作。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名词对照本。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20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审定工作中不断探索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规律,逐渐确定了“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在调研和实践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汉语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一直指导着并十分适用于我国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工作中努力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积极开拓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促进国家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建立了61个分委员会,公布出版了66个学科的科技名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审定工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成长。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正在持续发展,正在走向辉煌。
重要事件及部分重要活动:
• 【1978年10月6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负责组织筹建工作。
• 【1984年7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昆明召开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云南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等单位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名词工作的意义、任务、方法、步骤、机构设置等问题。
• 【1984年8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成领导机构。经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决定,钱三强同志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叶笃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吴凤鸣任副主任。
• 【1984年8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自领导机构组成后的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
• 【1984年11月29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该报告就委员会的任务范围、委员会的下设组织和办事机构、委员会的学术权威性及经费等问题作出原则规定。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
•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任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笃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吴凤鸣任副主任委员。马大猷等52人担任全国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方毅为大会写了贺词,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代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向委员颁发了聘书。钱三强主任在会议上致开幕词,叶笃正副主任作了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两个重要文件。
• 【1985年6月】《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创刊。该刊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创办,为不定期内部学术性刊物,是专门探讨科技名词工作的园地。
• 【1985年7月23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技术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了技术科学领域名词审定学科组建、名词审定的范围、程序等问题。
• 【1987年7月10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
• 【1987年8月12日】国务院对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作出重要批示。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函)[1987]142号文件明确批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请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以及以后各学科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国务院授权该委员会自行公布。”
• 【1987年9月24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
• 【1987年9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宋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等出席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就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98年底正式创办了《科技术语研究》期刊。这份刊物是在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基础上创办的公开发行刊物。此刊的创立,使我国有了一个适应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名词工作,宣传名词规范化的园地。
2000年6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组成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仍由卢嘉锡担任,副主任为路甬祥、章综、邵立勤、张尧学、马阳、朱作言、于永湛、李春武、王景川、叶柏林、傅永和、汪继祥和潘书祥。陈太一等91位专家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卢嘉锡主任2001年6月不幸谢世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主任。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适时增加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社会科学名词审定以语言学名词审定为试点,逐步展开。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体系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全国科技名词委十分注重科技名词工作形式与方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在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库和网站功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成效。2002年初建成术语数据库,提高了审定工作的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网站提供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免费查询,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有关语言文字、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工作,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同时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在国际上,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同联合国翻译署,以及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术语学组织与术语学专家保持了长期的交往与合作。2000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联合会员。2002年10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增强了对术语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国际术语学界的相互了解与积极合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遵照“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积极、慎重、务实地开展这一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天文、信息科学技术等2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和对照工作。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名词对照本。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20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审定工作中不断探索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规律,逐渐确定了“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在调研和实践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汉语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一直指导着并十分适用于我国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工作中努力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积极开拓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促进国家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建立了61个分委员会,公布出版了66个学科的科技名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审定工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成长。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正在持续发展,正在走向辉煌。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及部分重要活动:• 【1978年10月6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负责组织筹建工作。
• 【1984年7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昆明召开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云南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等单位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名词工作的意义、任务、方法、步骤、机构设置等问题。
• 【1984年8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成领导机构。经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决定,钱三强同志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叶笃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吴凤鸣任副主任。
• 【1984年8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自领导机构组成后的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
• 【1984年11月29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该报告就委员会的任务范围、委员会的下设组织和办事机构、委员会的学术权威性及经费等问题作出原则规定。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
•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任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笃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吴凤鸣任副主任委员。马大猷等52人担任全国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方毅为大会写了贺词,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代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向委员颁发了聘书。钱三强主任在会议上致开幕词,叶笃正副主任作了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两个重要文件。
• 【1985年6月】《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创刊。该刊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创办,为不定期内部学术性刊物,是专门探讨科技名词工作的园地。
• 【1985年7月23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技术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了技术科学领域名词审定学科组建、名词审定的范围、程序等问题。
• 【1987年7月10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
• 【1987年8月12日】国务院对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作出重要批示。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函)[1987]142号文件明确批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请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以及以后各学科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国务院授权该委员会自行公布。”
• 【1987年9月24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
• 【1987年9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宋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等出席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就